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
——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东方朔文化展馆印象
文/石贤圣
浮雕《出宫游历图》石贤圣李照明摄影
在广袤的鲁西北平原上,有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
“神头,神头,神仙之首也!”
这里名人辈出,西汉智圣东方朔、富平侯张安世,明代著名学者康丕扬、廉臣石维屏等,似群星璀璨、熠熠生辉。
这里文化灿烂,闻名遐迩的东方朔民间传说、惟妙惟肖的朔之乡剪纸、万众云集的三月三庙会,相继入选山东省非遗项目名录,占全区的四分之三。
这里文物丰富,全区九件国家一级文物,出于此地的就有或精美绝伦或高大雄伟的绿釉八联灯、胡人抱囊壶、黄釉龙凤纹贯耳宝月瓶、三彩水盂、东方合墓志、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碑等六件。
这里古迹众多,充满神秘色彩的汉墓群及东方朔墓,蕴藏无尽奥秘的厌次故城遗址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全区的五分之二。
这里豪气盖世,邵续宁死不屈坚守厌次,彰显不屈不挠之民族气节。
这里特产驰名,神头香椿久享“厌次春龙”盛誉,自古贡品,色香味佳,营养丰盛。
……
近年来,神头镇将镇驻地及周围12个村庄、方圆10平方公里区域列为文化旅游研修基地核心区(集体建设用地余亩,后又逐步将核心区扩大至20平方公里),深入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多措并举完善文化旅游设施。在这个“面”上,重点打造了一“线”一“点”:结合中部汉墓群及东方朔墓遗址景区、国储林和东部百年香椿林、南部绿色生态大棚特色旅游村,将大汉文化、民风民俗、现代农业进行整合,形成“十里八村”乡村历史文化“中轴线”;而具有画龙点睛之妙的“点”,则是位于智汇路和合兴街交汇处神头镇党政驻地院内的东方朔文化展馆。
东方朔文化展馆建筑面积余平方米,投资近万元。该馆于年5月规划建设,由北京慧通伯乐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及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寅先生联袂精心设计,博采众长、精雕细琢,历时3年半,于年12月初竣工。
我曾以德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成员及神头老乡双重身份,多次应邀参与展馆的展陈研讨活动,为弘扬传统文化、助力故乡发展尽绵薄之力。每每忆起,倍感欣慰。
年12月8日,冬阳普照的这天上午,我怀着虔诚的心情迫不及待地来到这里,拜谒先贤,回顾历史,游览胜景,品味文化……
蓝天映衬,绿树簇拥。东方朔文化展馆红柱灰瓦,端庄大气,典雅喜庆,金底牌匾居中悬挂,“东方朔文化展馆”七个黑色大字格外醒目。展馆遵循“朴素大气、厚重典雅、自然流畅、特色鲜明、科技环保”的设计原则,充分利用有限空间,采用浮雕、蜡像、视频、图板、展柜、展台、下沉式沙盘等多种展陈方式,紧紧围绕“神头魂”主题,以东方朔为主线,纵向连贯,横向辐射,穿越时空数千年,涵盖历史名人、重大事件、文物古迹、民俗活动、传说故事、特色美食等诸多内容,将一幅绚丽多彩的历史文化长卷徐徐展开……
智圣风采
步入展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铜质浮雕——《出宫游历图》。春风和煦,阳光灿烂,瑞鸟振翅,祥云飘舞,马蹄声声,车轮滚滚。东方朔与车夫受命后,兴致勃勃地乘车出宫,马不停蹄奔向远方。这次外出游历,想必他又会给汉武帝带来不少体察民情的调研建议和令人捧腹的逸闻趣事。
东方朔(前—前93),复姓东方,名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今陵城区神头镇)人,西汉文学家,官至太中大夫加官给事中。他爱国忧民、正言直谏、博学睿智、诙谐幽默。后人将其誉为“智圣”,推崇为笑话、相声、谜语、占卜、俗文学的鼻祖。
展馆内,东方朔的生平事迹、民间传说及后人评价等贯穿始终,闻鸡起舞、正言直谏等蜡像栩栩如生,再现智圣风采;展板图文并茂,娓娓道来先贤神奇一生。
汉武帝初即位,征天下方正贤良之士。东方朔应征上书三千奏牍,汉武帝两个多月才阅完。上书高自称誉,武帝壮其言,令待诏公车,后又待诏金马门。武帝以其多才,颇爱幸,常侍左右,历授常侍郎、太中大夫,加官给事中。
自《史记》以来,历朝史志俱立其传、书其事、载其文。在宋代,封其为“智辩侯”。其故事不绝后世,与春秋时期楚国的优孟、三国魏晋时期的阮籍、清朝才子纪晓岚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笑星”。
东方朔一生著述甚丰,写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诫子诗》等。自汉代起东方朔就有许多被神化的传说,在中国第一部神仙谱《列仙传》中,东方朔列第43位。
蜡像《东方朔闻鸡起舞》石贤圣李照明摄影
建元三年(前),汉武帝欲把阿房宫以南大片土地圈起来建上林苑。东方朔持反对意见并上《谏起上林苑疏》,后汉武帝封东方朔为太中大夫,加官给事中。
东方朔为郎官时,朝廷多事,文人大都奉使四方,只有他及枚皋、郭舍人在汉武帝左右诙谐娱人,时人称其为滑稽家。他滑稽诙谐的同时,敢于正言直谏。谏奢汰扰民、谏淫乱非礼、谏徇情废法是他谏诤的重要内容。他临终前,还劝汉武帝“远奸佞,退谗言”等。其品格历来受到称赞。西汉史学家褚少孙在《史记滑稽列传》中借汉武帝之口说:“顾东方朔多善言。”明代著名学者康丕扬在《东方先生文集》中赞誉:“愚尝读班孟坚《汉书》而深有感于东方先生,讽谏直谏各归于正,超出汉廷之上,大有益于人主。”
虽然东方朔已经离开我们两千余年了,但其影响非常深远。全国各地有关他的遗址、传说不胜枚举。
据不完全统计,自他逝世至清末,撰文赞颂他的文人学士及朝廷官员有近百人。东汉时的班固以较大篇幅在《汉书》中为东方朔作了详尽著述。西晋文学家夏侯湛为东方朔祠留下了脍炙人口的画赞。南朝史学家、文学家沈约在其《和谢宣城诗》中,对东方朔大加赞赏。到了唐朝,除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书写了著名的画赞碑外,诗仙李白在其《玉壶吟》《赠嵩山焦炼师》等诗作中对东方朔作了极高评价。诗圣杜甫在《射日两篇》、白居易在《咏兴五首·解印出公府》、柳宗元在《摘樱桃赠元居士·时在望仙亭南楼与朱道士同处》、文学家韩愈在《读东方朔杂事》、韦应物在《送诸校书归旧山歌》中,诗人吴筠、王维、李元、张健封等,都在自己的文章中对东方朔的为人处世、思想品行作了极高评价。到了宋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文学家吴曾、郑樵、黄震等,也都给予东方朔极高评价。元朝文学家方回在《续古今考》中,将东方朔和司马相如相比,而其情操却高于司马相如甚多。元代著名政治家闫复更是在《元重修汉太中大夫东方公庙碑》一文中称赞东方朔:“生为名卿,殁为名神,挥斥八极,旦暮千载。”并由元代大书法家、翰林学士承旨刘庚亲自书写。到了明代,对东方朔的推崇礼遇更是达到极致。吕兆禧、张溥、康丕扬、张燮、朱维陛等文学家、政治家,对东方朔文集重新收集整理编纂出版,先后有5种版本,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罕见的。尤其是朱维陛的《类语》,是收入比较全的一本。明朝大儒方孝儒、谢天瑞、李载贽、冯梦龙、葛守礼、贺良俊、徐孝远等,都撰文高度评价东方朔。而在民间,由于刘伯温对东方先生《灵棋经》推崇备至,掀起了人们对东方先生顶礼膜拜的高潮,人们自发地重修庙宇、再塑全身。到了清朝,康熙大帝以及文学家王世贞、顾祖禹、李汝珍,清末文学家刘声木等,也都撰文给予东方朔极高评价。
古代赞颂东方朔的文章共多篇(种),涉及碑文、赞颂、论述、诗歌、小说等多种文体。可见其历史地位之高。
新中国成立前后,有50多位作家对东方朔给予极高评价,其中有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当代著名学者鞠德源、东方龙吟、王立群、傅璇琮、傅春明、杨用成、李晓丽、黄震云、王京平以及台湾作家龚弘等。
在美术界,从唐朝大画家吴道子、宋元时代的无名缂织、明朝的唐伯虎、清朝的任伯年,到现代大画家齐白石,对东方朔均有画赞,不过大多将其画成了盗桃仙人。
许多文献把东方朔神化了。早在西汉时,就已把东方朔传为岁星下凡。据史书记载,东方朔逝世后,汉武帝问大王公:“诸星具在否?”大王公曰:“诸星具在,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汉武帝仰天叹曰:“东方朔生在朕傍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惨然不乐。
两千多年来,关于东方朔的民间传说在社会各阶层以不同方式广泛流传,至今仍在陵城区及周围县市区传诵不衰。年1月和6月,东方朔民间传说相继被列入首批山东省、德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厌次胜景
前厅拐角处,是著名工艺美术大师吴德寅先生认真研究有关资料后,以下沉式沙盘的形式复原的厌次故城。恰好这一天吴德寅先生尚未返京,我有幸一饱眼福耳福,听他绘声绘色地讲解创作过程及有关场景。
年6月,北京市档案馆集中展出了吴德寅先生捐赠的件泥塑作品。这些老北京行“小人物”泥塑形象逼真、憨态可掬,再现了老北京的传统市井风情。许多参观者将其比喻为老北京的《清明上河图》。显然,这里呈现的无疑是神头镇的《清明上河图》。
当年,秦始皇扫平群雄统一中原后,唯恐他人取而代之,于是据当时“星相家”关于“东南有天子气”的预言,多次东游私访。秦始皇三十七年(前)的一天,他率众来到神头一带,但见祥云缭绕、紫气升腾,不由自言自语道:“神头,神头,神仙之首也!此地不就是要出天子的地方吗?”当即改“神头”为“厌次”,“厌(古读ya)”同“压”;“次”作“到”“停留”讲,意即天子已到这里,不要再出天子;或者说已出了天子的地方。
嚯!你看——两千余年前的厌次故城就在眼前:笃马河畔,微风徐徐,草木葱茏,河水清澈,鱼翔浅底。一条分支由城西北角流入城内,接着又分为四条支流和六个湾。整个场景是典型的“六湾六市”。四株饱经风霜的古树分立四个城角,或鲜花盛开,或满枝披绿,或硕果累累,或银装素裹,尽显四季时令变换。官邸、商铺、民居等,错落有致,布局分明。街道上,人来车往,布市、肉市、粮市、菜市、钱市、劳务市场等六大市场繁荣活跃。水岸边,鹅鸭悠然自得,彰显和谐自然。北端正中是一座全城最高档的建筑,汉白玉台阶,红墙黄瓦。这是汉餐的大厅。
汉餐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这将在下一个下沉式沙盘中揭晓。
汉宴盛况
这里展现的是汉式宴请场景。14位人物形态各异、活灵活现。这位是“主陪”汉武帝,与他相对的是来宾和随从。厅内,婀娜宫女着装艳丽、载歌载舞,美酒佳肴奇香四溢、沁人心脾。宾主谈笑甚欢、共叙友情。
此处有两大亮点:一是位于汉武帝右手边的东方朔肢体语言最为丰富,他正在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地说笑话助兴呢!可以说他是我国最早的“春晚主持人”;另一个是这里展示了世界上最早的分餐盘,也就是说早在汉代,我们的祖先就推行“分餐制”了。
古墓瑰宝
这组图板介绍的是有关东方合墓的情况。
东方合墓位于东街村党群服务中心西北米处,与东方朔墓呈东北、西南相对,相距约1.5公里。
2年3月15日,该村一村民耕地时,发现一古墓葬。接到报案后,省、市文物专家随即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墓室呈南北走向,南北长5.84米,东西宽4.7米,深1.5米,墓底及墓室四壁均用青灰砖砌成。出土墓志一方,长43厘米、宽42厘米、厚12厘米。其上以小楷工整镌刻,字迹清晰隽秀,共计字。经鉴定,系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东方合墓志,所署时间是唐高宗咸亨三年()。墓志首句记载:“公讳合,德州安德人也,即汉大夫倩之廿八代孙。”意即:东方公讳合,德州安德(今陵城区)人,是西汉太中大夫东方朔第二十八代孙。墓志上还记载有东方朔第25至28代孙以及东方合夫人的情况。该墓志史料价值很高,故被专家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墓志的出土作为两千多年来唯一一件实物证据,为东方朔是今陵城区神头镇人提供了有力佐证,是山东省考古研究的重大突破。另有秦王镜一面(国家二级文物),具有波斯风格的胡人抱囊壶和小巧玲珑的唐三彩水盂、龙凤纹贯耳宝月瓶各一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以及硬质白陶明器一宗,共计百余件。同一墓葬出土数量如此众多且精美绝伦的文物,实属罕见。
5年,东方合墓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朔祠新姿
这里是复原的东方朔祠(民间尊称“朔祠”)门楼。
朔祠位于北街村内,始建于东汉,历代屡有兴废,抗战期间毁于战火,现残存的碑座、灰砖等仍依稀可见。
原来,东方先生画赞碑即立于祠堂院内。当年,西晋文学家夏侯湛探望任乐陵郡太守的父亲时路过此地,拜谒东方朔墓、祠,瞻仰先生画像,慨然有怀,写下了《汉太中大夫东方先生画赞并序》,高度赞颂其才华和品格。颜真卿任平原郡(治所今陵城区)太守的第二年(),正书并篆额夏侯湛赞文,撰书并题额《东方先生画赞碑阴记》,刻于同一碑上。
该碑元时移至县衙,建亭于大堂之侧。康熙六年()地震,亭倒碑埋于土中。乾隆年间,县令汪本庄又建亭予以保护。抗战期间,该碑被日本兵放之马厩,人踩马踏。
新中国成立后,该碑得以应有保护,先在政府后院封存,年在陵县文化馆建临时保护室暂存,年春迁至文博苑,建双层飞檐六角亭保护。该碑享有“三奇”美誉,即奇人(东方朔)、奇文(夏侯湛赞文)、奇书(颜真卿书法)金玉交辉、珠联璧合,堪称中国艺苑一绝,系国家一级文物。
庙会掠影
清末民初神头三月三庙会石贤圣摄影
这处下沉式沙盘展示的是清末民初神头三月三庙会的场景。
当初,东方朔帮盲人学会相术占卜、谋得生路。他们对其备加推崇,尊称祖师爷,每年农历三月三赶到东方朔祠、墓,供奉跪拜。后来范围不断扩大、人员不断增多,并逐渐增加了秧歌、民俗表演、物资交流等内容,时间也由最初的一天延长为三天乃至更长。这便是声名远播的神头三月三庙会,自汉朝兴起,历经千余年延续不衰。这里生动再现了四个典型的占卜场景:这一位是站着吹笛子(响器“报君知”之一)招揽生意,那一位正沿路游走物色目标,另一位在茶馆门前指点迷津,还有一位则坐在街边摆摊预测吉凶……
徜徉在东方朔文化展馆中,我时而驻足凝望,时而洗耳恭听,如醉如痴,流连忘返……
作者简介
石贤圣,男,汉族,年5月出生,德州市陵城区神头镇人,中共党员,农学学士,陵城区委统战部四级调研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德州东方朔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陵城区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出版有《心曲》《陵城战“疫”》《追梦先锋》3部专著,百余篇文章在省市级报刊发表。政协第十三届德州市委员会委员,中共德州市陵城区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德州市首届文化之星,陵城区首批“百人计划”人才智库专家。曾获“山东省基层宣传文化工作先进个人并记三等功”“德州市优秀宣传干部”等数十项荣誉称号。
壹点号石贤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