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金业
一
知了隐在枝叶中,扯着喉咙兀自高声唱着。没有风,尽管梧桐树遮蔽了一些阳光,天气却也显现不出一丝凉快。头顶的电风扇呼啦啦转动,办公桌上的纸张便随着跃动的气流,一下下起舞。
那一年,显得变化太快,大事很多。元旦伊始,《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四个现代化就是要达到小康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美元。中美两国正式建交,美国从台湾撤出美国军队。多年来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宣布结束。
打扫完卫生,沏好茶,正要坐下,邵科长进来,说小高,你到处长办公室去一下,他有事找你。
我愣了一下,处长很少直接找我们,有什么事都是通过科长交代。科长,什么事?我问。具体我也不清楚,你去了就知道了。邵科长说。
进了处长办公室,孙处长让我把门关上,把正抽着的烟在烟灰缸里掐灭,说,有个任务,保密性挺强,你知道就行,到新疆去,具体去干什么我也不知道,作战部门通知下来,让我们牵头保障。我想来想去,决定你去。明天军区有个会,你参加一下。
军区在5所开的会,军区5所在当时是济南有名的宾馆。与会的陆海空三军都有,军区丛芝发付参谋长召集并讲话。会上得知,任务代号“七一五”,是到新疆马兰,参观见学,我们是先遣保障分队,去打前站,保障后续人员的工作生活。具体参观什么,见学什么,不知道。任务名称为什么叫做“七一五”?也不知道。
会议要求要准备细致,说是那地方格外艰苦,能带上的东西尽可能都要带上。此外要做好保密工作,无关人员一句也不要对他透露。
前些日子,还在和对象筹划着暑假一起回老家,商量明年元旦结婚的事情。
突然而至的任务,使得回老家一事泡汤,而且,还无法与对象详细解释。
事情很急,5天内一切都要准备齐全,需要立即着手各项工作。回来后向处长汇报,处长说这事你全权负责,按军区要求办,不必事事请示,需要什么东西,只管说,处里全力支持。有一条,只许搞好,不能搞坏。出去了,代表济空,有个脸面,记住了!
接下来,开始了紧张的准备工作。先是选人,在军务处协助下,从司令部、后勤部、航空兵31师等单位选了10个人。一个排长、5个炊事员、4个司机,逐一进行了审查,感觉还可以。
接着准备东西,处里专门批了一些海参、海米,又到直属仓库调驳了午餐肉、凤尾鱼罐头等。军供粮站里拉回特一级大米、精粉面粉。营房科加班打了几个大木箱,油盐酱醋、锅碗瓢盆,吃的、用的,装了几箱子。另有几麻袋劈柴、煤块。能想到的尽可能想周全,唯恐拉下什么。穷家富路,外加脸面,这个道理咱懂。
二
在灸热的天气里,全体人员陆续集结到军区3所。那一天,是年7月25号。晚上,我参加了军区召开的碰头会,各单位汇报了准备情况,并搜集了不明白和不能解决的问题,明确了出发前的工作安排。此次任务济南军区为6大队,保障人员共人,分两个队,一队为司机,另一队为炊事员。会后召集军区空军11名同志,传达了会议精神,并就组织纪律及安全等事项进行了强调。大家听得仔细认真,看得出,我们这些人,都是第一次执行这样一项看起来有些神秘的任务,既好奇又紧张。
第2天上午,召开全体人员大会,军区丛付参谋长做了动员,强调了注意事项。下午铁路军代处徐参谋讲了乘车注意事项,军区总院李医生讲了夏天应注意的卫生常识。
继续准备,除了特殊情况,不允许外出,全体人员就地休息。因天气热,队里增加了两毛钱的降温费。请假回大院服务社,买了些白糖,路上降温用,盘子还觉不够,又取了些盘子。
检查车辆,天气很热,路上热浪滚滚,沥青有些发粘,到树荫下凉快一会。队里召集开了会,讲及装火车、车上休息、吃饭等事项。连日来大队连续放电影,且是多年未见的老电影,大家甚是高兴。不允许外出,在会议室里看看电影,也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28号中午12点30分,车辆编队从3所出发。因车辆多,分两批,我们是第2批。大客车浩浩荡荡,满载着吃用的东西,驶向济南火车站货场。货场早已被戒严,除了持枪的卫兵、严肃的民警及货场工作人员,静静地没有什么人。军列早已等在那里。太阳灸烤着站台,夹着热浪发出阵阵异样味道。
(济南火车站货场)
大客车吼叫着,一辆接一辆,缓慢地驶向列车,被固定在平板厢上,远远望去,似一条游龙,长长地望不见头。
加挂了3个闷罐车和一个硬卧车厢,用来拉人。我们6个炊事保障人员分到了两张硬卧票。我把票分给了部队来的两个同志,然后和机关食堂的3位上了闷罐。
太阳艳艳地晒着,车厢里如同蒸笼,让人喘不过气。不得已,将左右两边车厢门拉开,上面的小铁窗也通通打开,让风流动一下,感觉好了一些。
车厢里地方大,人不多,来回走动倒是方便。东头是北海舰队几个人,一边打扑克,一边打打闹闹地说笑着。
实在抵不住这热,就和小贾跑到水管处洗了洗,然后到货场门口西瓜铺里买了个西瓜,几个人吃了个痛快。
快发车时,姜排长跑来送了一张卧铺票,说司机那里没有人要用,都愿意睡在车里。姜启发排长是75年入伍的海阳兵,长个娃娃脸,个子不高,看起来精明能干一个人。他们那一年的兵较多,提干的也不少。这张卧铺票谁也不好意思要,说高助理,你看看,闷罐里哪有干部呀,你快去吧,不用陪俺们,俺们在这里打打扑克,挺好的。你要愿意打,随时可以来呀!既如此,也只有我去了。
是中铺,背向行驶方向,没有风,依然热。对面铺是军区司令部两个炊事员,都是山东人,挺有意思的,与当中一个小胖子下了一盘棋。
三
下午5点,军列缓缓开动,驶出车站。太阳依然明亮,照在大客车的玻璃上,有些耀眼。站台上人并不多,除了拿旗子的车站工作人员,就是公安和荷枪实弹的士兵。
随着列车开动,天渐渐黑了下来,两边的田地与庄稼,一片片阴影似飞快向后掠过,有风从开着的窗吹进来,心情慢慢平静了许多。便开始了对此次任务的琢磨,到底是保障什么任务?这么神秘。参观见学,地点新疆,如此之远。可以肯定的是,秘密任务一定与新疆有关系,涉及首长机关多,行动规模大,此次会议非同一般。第一次带队执行这样一个任务,且组织指挥体制完全打乱,领导我们的是先前完全不熟悉的陆军老大哥,处里能够将先遣组的任务让一个刚刚25岁的毛头小伙子负责,是对自己的信任。你可不能掉链子,一定得弄好!用手理了下被风吹乱的头发,我暗暗对自己下着决心!
在看起来世界总体趋向缓和的大背景下,军队组织人员去西北召开这样一次参观见学的会议,到底有什么样的背景与意图?作为任务执行者,还真不知道。我们的事情,其实很简单,保障好会议,注意安全,就可以了。
说实话,我们这些从农村出来的年轻人,大都没有见过世面,谁也没有走那么远的路,也都想趁这次机会开开眼界。临行前,我做过功课,专门向几个去过西北的人,咨询了那里的气候及风土人情。据说新疆是早穿棉袄午穿纱”,温差很大,多带了一些衣服,以备万一。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能有此行万里路的机会,真是太难得。借了本《中国历史地图册》,借以沿途探究一下各地历史地况,可惜只是第一册,春秋战国以前的,也罢,有总比没有强。带了收音机,听听广播,学学外语。随手拿了本卢那察尔斯基的《论文学》,抽空翻翻解闷。还有日记本,每天要坚持记写日记。
到达德州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下来。德州是京沪必经之要道,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击鼓骂曹的文学家弥衡是临邑县弥家村人,德州出响马好汉,西汉平原侠女迟昭平聚众起义,隋末,张金称、孙安祖、窦建德起义并建都乐寿国号夏。后又有刘黑闼以及朱红灯领导的义和拳,震动全国。抗战时肖华曾率师到乐陵,建立冀鲁边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日军“扫荡”,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可惜没有时间停下来细细看一下这个地方。
(列车行进)
德州军供站的馒头碱大,黄得像窝窝头。黄瓜大锅菜,黑乎乎,不知放了多少酱油,黄瓜块切得有半公分厚,且连在一起。中午吃得早,有些饿,顾不得许多,十几个人围在一起,拿起馒头往嘴里填。
列车继续向前,天依然热,头顶上的小电风扇抽风似得停停动动,起不到太多作用。车厢里的人,无一例外全都脱得剩下裤头,赤条条光着脊梁。幸好没有女同志,可以不加忌讳。
在德州站,列车没有加上水,接到通知,要节约用水,热也只有忍着。水是宝贵的,不能够随便用水擦脸或者擦身上。
四
快到北京时,突然下起大雨,雨杆打得车厢车窗噼啪作响,四周顿时一片苍茫,车厢里立马凉快起来,浑身便觉舒服许多。复又躺下,趁着凉快,赶紧睡一会。
一觉醒来,发现已是早晨5点多,车窗外已现出朦胧光亮。
车在北京未停,径向北去。山与隧道渐渐多了起来。过妙峰山、百花山,间或着一些峡谷。不远便有一个隧道,入隧道就漆黑一片,只听见火车碾压铁轨的隆隆声,以及汽笛的鸣叫,声音格外震耳。出隧道便一片明亮,山间有清清溪流在淌,山上树木,或高或低,葱茏着散布坡上。
一路下着雨,愈向北,天气愈显凉爽,空气愈加清新。先是增了衬衣,不够,又穿了军衣。许是忽冷忽热缘故,有些感冒,直流鼻涕。
29日上午10点,抵达达大同,列队到军供站,吃了连早饭带午饭的一餐。芸豆炒肉,西红柿汤,大米饭,觉得有些饿,吞下一大碗。
大同向北,多是平原,土质不好,地里种着玉米、大豆等低矮作物。小麦尚未收获,有的还呈绿色,可见气候比山东那边要晚一些。
午后到丰镇,车站站牌上标有蒙汉两种文字。丰镇地处晋冀内蒙古三省区的结合部,有内蒙“南大门”之称,丰镇虽然叫镇,但文化历史悠久。明之前属北方各少数民族游牧地。清朝雍正初年始建城垣,乾隆时裁去卫所,改设厅治,为丰镇厅,民国时为丰镇县。地方虽小,位置重要。据传五代时周德威曾屯兵于此,唐朝大将薛刚征西也曾在此避难。清人王士祯有诗:“峰头古寨旧遗痕.唐将名声今尚存”。解放初期,这里一度为绥远省政府所在地。窗外望去,却依然汉人装束居多,未见多少少数民族。
到呼和浩特,已是凌晨5点,停货场,看不到市容,甚为可惜。这座“青色的城”,北倚阴山,南挽黄河,胡服骑射的发祥地,是昭君出塞的目的地,鲜卑拓跋的龙兴地,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交汇融合的前沿。带给人们多少想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诗吟,“苏武,留胡节不辱”歌唱,留下了多少苍凉悲壮的故事。出呼和浩特,继续前行,村落很少,百姓多戴白帽或扎毛巾,回族怕是不少,蒙古族服装打扮的人并不多。
(内蒙古包头火车站)
在包头停车一个半小时,吃罢早饭,我们逛了逛市容。汉时包头称固阳城,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边防要塞。两千多年前,南匈奴呼韩邪单于率众南下投汉经过此处,王昭君出塞嫁于呼韩邪单于,所谓的出塞,也是出的此处的光禄塞。至今,包头的黄河南岸,仍存有荒丘一家的昭君坟,供人们凭吊怀念。
平绥铁路延至包头后,这里成为了中国西北地区商业重镇,南来北往的人汇集于此,于是热闹起来。成了内蒙最大的工业城市。外表看来,包头不像大城市样子,楼房不甚高,街道不甚整齐。刚下完雨,路上积水较多,有些泥泞。空气较济南冷些,百姓们穿着随意的衣服,匆匆做着自己的事情。
继续前行,一路向西,不见了山,土地愈加贫瘠,多为荒草原与盐碱地,作物稀少,偶有,不过是向日葵、土豆和稀疏细瘦的玉米。不时有牧羊与牧马的孩子,远远地向火车招手。愈向西,村落愈少,且房屋多用土坯垒成,没有院落,两间房,一间睡觉,一间做饭。刚下完雨,有的房子已经坍塌。见不到树木,稀疏的一些叫不出名字的草,在地里顽强得生长着。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阴山脚下的敕勒川,大约就是这里的冲积平原,千百以来,水草丰美,牛羊遍地,使得蒙汉各民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休养生息,繁衍生存。
祖国之大,无所不有。
作者简介:高金业,笔名碧古轩主人。山东龙口人。年入伍,在空军部队工作30余年,后转业山东省直机关工作。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曾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散文、特写、诗歌等各种文学作品数百篇。中、短篇小说集《真情》被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品被收入《飞向极顶》、《绽放的军花》、《军魂》、《胶东亲情散文选》、《母亲的力量》、《庚子战疫》等书中。长篇纪实文学《北方之鹰》刊于《时代文学》,被青岛出版社出版,并被“齐鲁晚报”连载,该作品获山东省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征文一等奖。出版有《胶东散文十二家高金业卷》。作品曾多次获文学期刊及文学网站征文奖。
壹点号碧古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