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吾乐陵地名ldquo富平镇rdq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在哪里 https://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乐陵地名“富平镇”考辨

文=行吾

提要:今乐陵城,素有“富平城”之别称,乃取明清史志“乐陵,本汉之富平县或富平镇”之字句。笔者现经索证,此名有讹传之嫌,考汉乐陵县之域,未有置“富平县”之记载,不乏张冠李戴或移花接木之举。盖西汉之季,平原郡乐陵县之东有厌次县,后更名富平县,至汉晋交汇之际,乐陵郡、乐陵国曾一度设治于此,后人或因此考订不周而致是错,或明初乐陵县城迁于今治时,由邑人拾取“富平”之美名而有意冠之。然而后人更有以河南孟津县之“富平津”渡河之桥而挪栽于我乐陵者之谬,足以为叹,更足以为鉴。故对待地名,不可不以谨慎认真态度为上。

关键词:乐陵;富平镇;富平侯国;杜预桥

全文字数字

阅读大约需要10分钟

众所周知,现在乐陵县城一向有“富平镇”、“富平县”或“富平城”的旧称,这一来源与明初乐陵县治的迁变有关,综合三部清代《乐陵县志》记载云:“乐陵县治旧在咸平镇(今旧乐陵村),明洪武二年(年),县丞何恒迁今治,即汉之富平县(也作富平镇)。”

▲清顺治《乐陵县志》记明乐陵县为“汉富平县”

明初,迁治的新乐陵县城之被称为“富平镇”(等同于“富平县”“富平城”),全部见录于明清史志,除《乐陵县志》外,举其要者如《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明史》《读史方舆纪要》《山东通志》《武定府志》等典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其中,成书最早的《大明一统志》直指“乐陵县,本汉富平县”。乐陵县,在府城(武定府惠民城)西北九十里,本汉富平县,属平原郡。——《大明一统志》明洪武二年,又徙治富平镇,今县治是也。——《读史方舆纪要》乐陵,州(济南府武定州)西北。旧治在县之咸平镇,属沧州。洪武元年改属济宁府,二年移治富平镇,七月来属。——《明史》明洪武二年,又徙治富平镇,即今治也。——《大清一统志》乐陵,洪武二年徙治富平镇,南去旧乐陵五十里,即今治也。——《山东通志》(清雍正版)明洪武间,何恒始迁今治。县志云:徙治富平镇。旧府志:即汉之富平县为今治。——《武定府志》(清咸丰版)但是,近来笔者在读取史料时,也发现了一则罕见的质疑之声。笔者由是推定,将“富平”一名冠之于乐陵城之上,或许是一种张冠李戴式的错称,至少是值得商榷的。这源于笔者偶然间看到一部名为《郡县释名》的书。该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江西泰和县人郭子章著,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阐释地名渊源的著作,被当代历史地理学家华林甫称为“是继承《汉书·地理志》以来地名渊源解释衣钵的传统地名学集大成之作。”▲明万历《郡县释名》一书中的乐陵县这则罕见的质疑,在《郡县释名》一书中是这样说的:一统志:“乐陵,本汉富平县”,误也。乐陵、富平本二县,乐陵都尉治,富平侯国,未可合为一也。可见,郭子章认为《大明一统志》中称迁治后的新乐陵城为“汉富平县”是完全错误的说法,两者是不能“合为一”的。因为按《汉书·地理志》等记载,乐陵、富平本是两个平行的县,同属于平原郡,一个是一郡之军事驻地,一个是西汉列侯的封邑。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期,有过两个“富平县”,一为北地郡富平县,一为平原郡富平县。两县同名并存,但来源不同。其中,北地郡富平县,始于秦朝,最初位于宁夏一带,后来经过三次内迁,演变为今天的陕西省富平县。而平原郡富平县,则源于汉昭帝时元凤六年(前75年)被封为列侯的富平侯张安世。

▲西汉时期平原郡乐陵县与富平县

西汉时,列侯的封邑又被称为“侯国”,所以富平侯张安世的封邑又被称为“富平侯国”。据《汉书》《水经注》记载,富平侯国最初位于陈留郡尉氏县(今河南尉氏县),并在魏郡(今河北邯郸市南部)另有食邑,到了其张安世的儿子张延寿继承侯国封号时,即元康四年(前62年),其封邑被迁徙到了平原郡厌次县(今山东阳信、惠民两县东部一带),并因之改厌次县为富平县。东汉建武中(40年左右),富平侯国传至第六代时,富平侯侯号被汉光武帝刘秀改为武始侯,遂将富平侯国除名,并将新封邑迁到了魏郡。大概是出于方便地方治理,为避免与北地郡富平县重名,东汉永平五年(62年),平原郡富平县又被改回了厌次县。▲东汉时期平原郡乐陵县与厌次县据此推知,明清时期撰修史志者之所以将乐陵县讹传为“汉富平县”,或与东汉末年三国至两晋时期,乐陵郡、乐陵国设治于厌次县有关,即将厌次县为富平侯国时改称的“富平县”与明清乐陵县治所在地混为一处,这便属张冠李戴之意。当然,也可能是明初天下大定之际,地方主政者为了拟合人们追求富贵、安定的心理,并考虑到曾作为富平侯国封邑的厌次县曾为乐陵郡所辖,故意强行“拿来”借用传播,才致乐陵城意外获得了一个寓意美好的地名,这便属移花接木之意。▲西晋时的乐陵国设治于厌次县如此,由于乐陵头上被戴上一个“汉富平县”的名号,清代乐陵修志者不加考证地索性将西汉封邑于平原郡厌次县的厌次侯国、富平侯国均一股脑地录至乐陵名下,不禁让人哑然一笑。

▲西汉富平侯被讹录至乐陵县名下

于是乎,后人因因相循,将乐陵城互相传为“汉富平县”、“汉富平镇”云云,彼此互相为证,更有《大明一统志》《大清一统志》等皇皇典籍作凭,似有不容置疑不容置辩之势,加之明清乐陵县城设治于此,故又称“富平城”,真真将一历史“冤假错案”坐实。其实,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今乐陵县地既非历史上“汉富平县”(境内从未有过此设置),也非志书里记载的“汉富平镇”,毕竟“镇”的设置最早出现于北魏时期,至宋代后才逐渐纳入行政区划建制中,而汉代实行的是封国郡县制,是不可能有“镇”的。那么,乐陵县城真实的地名是什么呢?按宋代地理志《元丰九域志》记载,乐陵有“归化、屯庄、马逮、郭桥、杨攀口、东西保安七镇。”其中,“郭桥镇”就是指现在乐陵县城所在地,至少代表了宋代时人们对现在乐陵县城附近村镇的称呼,遗憾的是,此本名无以流传,反被一“外来户”取而代之。毫无疑问,“郭桥镇”地名蕴含着一个以郭姓命名的村落和该村一座标志性的桥。▲北宋《元丰九域志》之乐陵县这座桥因位于郭桥镇,故也可称为“郭镇桥”。但其位置是否与明清时乐陵县城北门外护城河上的桥,即乐陵古八景之“一桥横空”之桥相一致,我们不得而知。通过清代《乐陵县志》,我们知道的是,明清乐陵县城北门外这座桥也被称为“郭镇桥”,又被称为“杜预桥”,而之所以称呼此桥为“杜预桥”,和当时人们再次弄混了“富平”这一地名有关。▲今乐陵市盘河上的玉带桥杜预为人名,其人能文能武,是西晋灭亡东吴的第一功臣,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据《水经注·河水》《晋书·杜预传》记载,晋武帝司马炎时,杜预曾提议在河南孟津黄河渡口处修建一座渡河用的桥,其中孟津又被称为“富平津”,等桥建好后,“帝从百僚临会,举觞属预曰:‘非君,此桥不立也。’对曰:‘非陛下之明,臣亦不得施其微巧。’”未料,清顺治年间《乐陵县志》篡修者似乎只盯住了“富平”二字,以当时乐陵城之别名“富平城”或“富平镇”强加捏合,将之诬记为乐陵县城北关桥:郭镇桥,因钩盘河(今乐陵盘河)建,县北门外。晋杜预既建此桥,上从百官临会,举酒劝预曰:‘非卿,此桥不成。’预曰:‘非陛下之明,此桥不立也。’”▲清乾隆版《乐陵县志》之郭镇桥直到清乾隆年间修《乐陵县志》时,乐陵有识之士似乎意识到了这一错漏:郭镇桥,北门外。万历十九年,知县王登庸修建,今废。《旧志》谓:晋杜预建。邑张镠谓:杜预所建在孟津县富平津,于邑无与,郭镇或即建桥之人,邑史尚确有辨,载在艺文。在《杜预桥辨》一文中,乐陵乡贤史尚确对这一明显违背史实的错误予以了大声批评,“朱子作《纲目》(指朱熹所著《资治通鉴纲目》),大书作河桥……然则预之所作,必有关国计民生、兴利除害之大者。若乐陵之桥,何足书?亦和暇书?”我们不难理解,史尚确专门撰文澄清谬误,被修志者将之载入县志,不避讳前人之失,可谓是一种求真务实极负责任的修史态度,理应作为后人学习借鉴的精神榜样。无奈,至民国时期,乐陵北关外桥依然被误传为“杜预桥”。

▲民国十四年(年)乐陵县区约图上的杜预桥

至此,按《大明一统志》成书于明天顺五年(年)推算,乐陵县城所在地之被称为“富平县”或“富平镇”,传至今日,至少已有年之久。考虑到在这期间,乐陵当地多有冠以“富平”之名者,如乐陵无核枣之被称为“富平枣”、乐陵老字号美食招牌之“富平楼”一类,并且该名也深入人心已久,故也只好“将错就错”。

▲《中国历史地图集》为明代乐陵县名下加注“富平镇”

但我们不可不引为教训,要言之:地名,是地方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犹如一家族祖先之姓氏名号,具有指示、记忆、传播、维系乡谊等多种资世功能。一个地名,就是一段故事、一部历史,更寄托着一份扎根于人们心灵最深处的乡愁情怀,昭示着游子“回家”的路。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地对待地名,常怀谦尊敬畏之心来传承和爱护地名,不可妄加改易、废除或随意起名,尽量保持地名的连续性、稳定性,非必要不改之,改之则必有所据,以免出现“名不符实”和“实无所籍”的后果,否则于地方历史文化的延续与发扬必造成严重断裂与损失,足资为鉴!乐陵地名中的“虎”村“虎”镇乐陵地名来历新说

乐陵唐福城考辨

宋乐陵城史略:咸平往事乐陵地名中的“堡”竟暗藏乾坤乐陵第一知县许逵!《明实录》中的乐陵史料乐陵五里冢村探古乐陵那些自带距离感的村乐陵有多少带“城”字的村?乐陵牛,原来这么牛!!!乐陵“不陷城”之源流乐陵民国时期老照片首次曝光南北朝时地图上为何有两个乐陵?发现清朝光绪年间乐陵县與图大秦封泥之“乐陵丞印”解读乐陵:一个路口的20年戏说三四十年前的乐陵城乐陵竟然还有个文庙村!德州博物馆藏乐陵历史文物侧记寻访散落在乐陵南部的历史人文寻访唐枣树我们的家乡大乐陵!!

-END-

走读乐陵

专注于乐陵乡土文化与社会人文的探索与记录

在这里,读懂乐陵!

诚挚欢迎乐陵的各位老乡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