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供电所是乡村用电服务的前沿阵地,用好红色资源加强支部建设,打造红色供电所为乡村振兴当好电力先行军。”7月7日,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总经理张宝栋在宁津县柴胡店供电所检查工作时说。
德州供电公司抓实抓牢供电所基层党组织建设,探索供电所“党建+”发展模式,坚持问题导向,强化精益管理,着力打造柴胡店等6个红色供电所,更好服务于乡村振兴。
传承红色基因,供电服务开启“烽火”模式
6月28日,在柴胡店镇崔杨抗战纪念馆内,柴胡店供电所全体党员正神情专注地参观中共冀鲁边区委员会机关报《烽火报》创办展览,聆听原津南地委书记“边区慈母”马振华的英勇事迹。大家在学习党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柴胡店供电所将党建工作与红色文化无缝衔接,根据《烽火报》在抗战时期信息传递方式,结合供电所网格化供电服务要求,推出“烽火基地+烽火点+烽火情报员”供电服务模式:供电所设立烽火基地,监督烽火点成员各项工作落实,对反馈的问题及时处理;在3个供电服务网格建立烽火点,线路负责人、台区经理为成员,及时落实各项用电政策,收集各类信息;聘请基层群众担任烽火情报员,将发现的线路、杆塔、设备、树障、鸟巢等输电安全隐患情况及时反馈,不仅提高了抢修效率,更是做到防患于未然。今年5月,该所进入全国同期限损百强行列。
去年冬季的一个凌晨,柴胡店供电所所长李广辉通过烽火情报员获悉,该镇一家养殖场因用电超负荷致变电器损坏,造成整个场区供暖系统断电,若不及时抢修,刚进的4万只鸭苗将被冻死。险情就是命令,李广辉马上安排4名党员组成抢修队,迅速赶赴现场处置,同时多方联系生产厂家和供货商提供专用配件,抢修队连夜抢修,终于在上午9点前恢复供电,避免了养殖场重大损失。
汲取先辈力量,攻坚克难完成线路改造
今年5月,乐陵供电公司朱集供电所农线和工业线总长30公里的改造升级项目启动,并要求6月底前全部完工。全所只有6名正式工、26名农电工,还要负责台公用变压器、99台专用变压器的正常运转,工期紧,任务重,怎么办?
朱集镇是冀鲁边区“革命母亲”常大娘的家乡,她的英雄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电力人。其中就包括和常大娘同村的常梅荣,她从小耳濡目染常大娘的革命事迹,长大后成为第一代乐陵电力人,上世纪80年代成长为第一批供电所所长,也是当时德州地区唯一的女所长。为了让村里百姓都能用上电,她将全部心思用在工作上,无暇顾家,只能将孩子交给公婆照顾。
朱集镇供电所党员干部以“革命母亲”常大娘等英模为榜样,将理想信念转化为责任和担当,从前辈手中接过为人民服务的接力棒,努力让百姓从“用上电”到“用好电”再到“智能用电”。
线路改造中,他们克服了枣林架线施工遇到的各种困难。按照设计要求,两条改造升级线路必须距道路15米以外,而朱集镇是著名的枣林观光旅游区,按常规路径施工,势必损伤到群众的大量枣树。“我们本着既要圆满完成任务,又要最大限度维护群众利益的想法,在原来设计方案的基础上,尽量利用田间小路或者边角地块布线。虽然增加了施工难度,但是通过合理避让和科学施工,我们为枣农保护枣林达30余亩。”朱集镇供电所副所长王道岭说。
发挥党员作用,“亮德先锋”服务群众“零距离”
“每个月都这么准时来。快帮我去看看,我们家的灯总是时亮时不亮。”7月5日,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袁桥供电所台区经理赵连华刚走进后赵村,68岁的赵连文就把他拉到自己家。经检查发现,赵连文家的电源开关接触不良,更换了新开关,供电就恢复正常了。
“我们所负责38个村、3个社区、8个小区和多个企事业单位,共计3.5万用户的生产生活用电。为更好地服务用户,供电所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全所党员干部实施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定人、定期、定制的‘三定’服务。”袁桥供电所所长王爱宏说。台区经理定期到村里现场办公,检查设备运行情况,随时解决用电难题,积极开展用电安全宣传,普及安全用电、节电知识,提升了农村安全用电水平。
袁桥供电所还充分发挥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作用,深入开展“彩虹先锋,亮旗三区”特色实践,实施“五四三二一”工作模式。“五个一”保证快速复电,“四化”推进“阳光业扩”落地实施,“三早”服务助力项目落地,“二融合”强化人员业务融合,“一品牌”提升影响力,全力打造“德办好”品牌。
袁桥供电所连续5年实现零投诉,全部17项指标均保持在A段;连续获得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先进班组、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年被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命名为“五星级”供电所。
今年,国网德州供电公司深化“亮德先锋”特色实践,开展了“彩虹共产党员服务队建设”等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基层供电所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公司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基础。
(通讯员袁小蕾李玉刚)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