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州记忆丨青州历史考古研究十题

白癜风诊疗目标 http://pf.39.net/bdfyy/bdfzd/150412/4606996.html

◎本报特约撰稿李森

一.白驹山

年五一节,经笔者现场考察,玲珑山从东北方望去,白色石灰岩山体竟形似一匹身首宛然的“白驹”。这是个令人惊喜的发现。由此推知,历史上的玲珑山除去逄山、石膏山、百峰山、北峰山、笔架山名称之外,北魏时还有“白驹山”别名。“白驹山”这个名字,要说是发覆,发的也是年前之覆。对此,不仅传世文献失载,当地民间亦无流传,早已湮没不闻。

这样一来,玲珑山《白驹谷题名》“中岳先生荥阳郑道昭游槃之山谷也,此白驹谷”的文化内涵,便得到了完整意义上的认识和阐释。正本清源,其诞生逻辑是“白驹谷”缘于“白驹山”,取典于“白驹空谷”(贤人在野,情操高洁,优游自在)和“白驹过隙”(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可以断定,《白驹谷题名》并非郑道昭一时意兴,实乃深思熟虑,刻意为之的结果。考青州刺史任上的郑道昭,远离朝堂,崇信道教,正是贤人在野。他以“白驹”自喻,白驹谷即成了贤人谷。但眼前的白驹山和白驹谷同时也引发了郑道昭“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的由衷慨叹,于是始有挥毫向摩崖的创意。可以说,作为享誉中国书法史的“北方书圣”郑道昭,已将自己的精神世界留在了玲珑山,永生隙中,去之犹在。这再次佐证《白驹谷题名》正是郑道昭本人亲书。先贤有知,含笑九泉!

二.青州清河张氏家族墓地

清河东武城张氏是西汉开国功臣留侯张良后裔。根据笔者最新研究结论,历史上与青州有交集的张氏家族至少五支,均曾寓居或世居青州城。十六国北朝隋时,青州清河张氏家门兴盛,出现一批线索性人物:张华、张幸、张烈、张攀、张崇训。张氏五支家族多系追随慕容德而来,皆仕于南燕王朝,但相互间的谱牒关系不详。中古青州清河张氏,还不能视作一流名门望族,只能算二等汉人士族。在笔者多方考证下,青齐豪强崔、刘、李诸家族,现已陆续明确墓葬所在地:崔氏青州大峪、刘氏潍坊浮烟山、李氏临朐黄山。于此再对青州张氏家族墓葬地望予以探析。

(一)张华

张华,南燕慕容德给事黄门侍郎、中书令,屡进直言。慕容超时,任左仆射。长子张谠,南朝刘宋青、冀二州辅国府长史兼魏郡太守。张谠长子敬伯,随父归顺北魏,赐爵昌安侯,乐陵太守。他向朝廷请求葬父冀州清河祖茔,未得准许。后四子敬叔袭父爵,任武邑太守,才将张谠安葬清河。张华家族归葬故里,青州是否还有族人留居,情况不明。

(二)张幸

张幸,慕容超东牟太守,后归降北魏,赐爵平陵侯,拜平远将军、青州刺史。子准之袭爵,为东青州刺史。孙张彝系该家族出现的第一位重要人物,袭爵平陆侯。后任散骑常侍,迁尚书。孝明初,加征西将军,冀州大中正。张彝母亡,千里步行,从平城护送母棺归葬清河东武城。子始均,北魏学者、辞赋家。张幸与张华家族一样,返葬故里,青州族人下落,尚不明朗。

(三)张烈

张烈,字徽仙。高祖悕,前燕慕容儁尚书右仆射。曾祖恂,散骑常侍,随慕容德南渡河,家于青州。张烈“少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与崔徽伯、房徽叔交游,“并有令誉”,时人号曰“三徽”。历任顺阳太守、瀛州刺史,封清河县开国子,后辞官。“兄弟同居怡怡然,为亲类所慕。”张烈重视教育,著《家诫》千余言,临终令子侄勒于碑石,以为家训。子张质,博学多才艺,官龙骧将军、谏议大夫。质弟登,州主簿。张烈弟僧皓,有名当世,屡征不起,人称“征君”。僧皓子轨,州主簿。张烈家族世居青州,族葬于此,谅无疑义。谨按北齐张洁、唐张玉俱葬青州人心目中的理想兆域永固原。考青州“永固原”之得名,本有儒家山河永固的美好寓意,于此又引申为地下墓室像山河那样永远坚固。种种迹象表明,张烈族茔也不出乎永固原,假以时日,或见分晓。

(四)张攀

青州博物馆藏有北齐天保三年(年)张攀墓志——《骠骑将军左光禄大夫治书侍御史张君墓志》。据志文,张攀字子叶,祖上于五胡乱华的十六国时自河北徙家青州。其世系为:五世祖纯(徐州刺史)——四世祖秉(鸿胪卿)——曾祖泰(河间太守)——祖灵宇(青州别驾)——父休祖(青州治中)。翻检《临朐续志》,竟见有民国十六年(年)出土于“辛庄西北大木山南麓”的武泰元年(年)张休祖墓志——《魏故青州治中张府君墓志铭》,遂证实张休祖、张攀为同一家族的父子关系。

张休祖,汉丞相张禹后裔,“徐州刺史之玄孙,大鸿胪卿之曾孙,河间太守之子。”父子墓志对比,发现父志遗漏“灵宇”,正赖子志知之,两者具有互补价值。“河间太守之子”应作“河间太守之孙,青州别驾之子。”张休祖志石已佚,然有拓片传世,经笔者反复勘验,并非伪志,属罕见疏漏世系墓志。张休祖有“胤子子建等”。“子建等”即包括张攀。子建、张攀系兄弟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张攀祖上出仕南燕,而《晋书·慕容德载记》和《慕容超载记》不载其事,可补史缺。这两件墓志对研究张氏家族史和南燕史颇有价值。

张攀墓志出土地不详,仅知“葬于石屋山里”。张休祖墓志则谓“葬于黄山之阳”,墓志发现地“辛庄西北大木山南麓”即今青州弥河镇辛庄西北大马山南麓,南濒小石河,系一风水宝地,完全符合古人背山面水的墓葬选址理念。北朝世家大族宗族观念极强,死后聚族而葬已成风尚,将此研判为清河张氏家族墓地,合情入理。张氏是一个自十六国南燕历南北朝的仕宦家族,这应是一处较具规模的族茔。当初墓地选址于此,表明张氏家族居住附近,它依托的并非青州城,而是眼前的安平县城。大马山系“黄山”支脉,即“石屋山”。民国“大木山”系音近致讹,该山确呈马形。“黄山”之名,迄今沿称无改。张攀志文:“盛德不朽,勒美山亭。”“石屋山”或因大马山上建有“山亭”得名。北朝这一带属于“石屋山里”。小石河,又名石沟河,古称石沟水,因河床多石子,南有大石河,故名。又枯水期长,别名干河子。源出薄板台村西黑山倒沟,东入弥河,长10公里。这项研究不仅解决了张攀墓志出土地问题,也论定了“石屋山里”地望,更是首次明确了张氏家族墓葬所在地,称得上一件学术幸事。

(五)张崇训

年,青州文博部门在王坟镇乔家庄村征集到一件新出土隋开皇三年(年)《青州故主薄张君墓志铭》。志主张崇训,青州主薄。六世祖南燕左光禄大夫、侍中张豁,祖张长民新城令、兖州别驾,父张精,青州州都。张崇训“以武定五年(年)……卒于龙泉里,以武定七年……葬于幽州固之阳。”夫人高氏“以开皇三年……附葬先茔。”墓志所记“尖山”“尖山里”“龙泉山”“龙泉里”和“幽州固”均为乔家庄村附近古地名。考“幽州固”还是东晋旧称。按东晋青州曾名幽州。淝水战后,迫于形势,前秦青州刺史苻朗归顺司马氏,青州遂成东晋北方之州,改称幽州。东晋以辟闾浑为刺史,镇广固。张崇训六世祖张豁,任辟闾浑平原太守。隆安三年(年),慕容德进军青齐,张豁不战而降,导致辟闾浑兵败被杀。“幽州固”即是青州称幽州历史背景下的产物,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忆。从实际地理环境看,“幽州固”即今龙门固。龙门固山势雄伟,状如猛虎,笔者欣然名之曰“飞虎山”。墓志未言张崇训葬地是否祖茔,而夫人高氏“附葬先茔”,可知乔家庄村一带乃张氏祖茔所在地。这里背山面水,北依龙门固,南瞻大石河,风光旖旎,堪作兆域。大石河又名石沟河,古称石沟水,因河床多卵石和北有小石河,故名。该河源出青州西南山区,东注弥河,流长30余公里,属季节河。需要一提的是,张豁曾戍守“柳泉”,有人认为是淄博柳泉。前揭张休祖生前“筑宅横水之滨”,“卒于昌国县柳泉里之私第。”“横水”指大石河。“昌国柳泉里”在青州南临朐北,此柳泉非淄博柳泉可明矣。

三.极乐无为涅槃界

著名的青州山体巨佛头自年丁夫力先生识出道破,引发学人长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2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