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话丨淘书之乐

“在我看来,淘书本身已让我身心愉悦,这种乐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淘书之乐

作者:徐永鹏

10年前的一个春天,喜欢读书的我去新华书店买书,忽然发现书店旁的空地上多了一个旧书摊。

出于好奇,我上前观看。摆书摊的是一个五六十岁的老头,书摊上除后出版的书外,还有几本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旧课本,且品相完好。我问他多少钱,他说2元一本,我十分高兴,掏出10元钱买下一本《国文》和一套4册的《白话本国史》。

打这以后,我上新华书店时,总不忘到旧书摊转转,看到中意的就买下。一来二去,老爷子和我熟了,收购的好书都特意为我留着。

一次,他收了一本清代的《同学录》,问我要不要。这本宣统年间江南高等学堂的《同学录》,不是由校方或官方出资印刷,而是由一位名叫姜澧兰(号廷荣,江苏武进人)的学生出资汇刻的,很是难得。虽不是文人墨客的著述,但从汇集众多学生的名单,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籍贯分布以及名人学籍。同时,它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历史、地理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清代末期省的划分、府州的设置、县的归属等,有很高的史料价值。我一看就十分喜欢,没还价就花20元买了下来。在我看来,它对研究清代学堂史大有裨益,其价值不是金钱所能衡量的。

有了这次特别的收获后,我就把收藏的重点放在了古旧书上。有些朋友听说我爱好淘古旧书很不理解,觉得淘那些纸页发黄、外形破损的书没情趣,但是我却乐在此中。10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已购得上百种。

这些书包括历史、经学、文学、碑帖、教科书等。从时间上讲,最早的有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最近的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一些书局出版的。这些书,有的还在再版,如《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论语》《孟子》等;有的已不再版,甚至成为珍品。

在淘到的所有古书中,最让我钟情的是一本清代出版的《四书五经义大全》之卷三《论语》袖珍本,书长7.5厘米,宽5厘米,只比普通的火柴盒大一点。

此书是清中期科举考试考生作弊用书,共计30页,正反面都有字,每页约字,全册约3.2万字。66篇文章均无作者,题目有“克己复礼为仁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义”等。书用白宣纸石刻印刷,字体细小如蝇,每字只有一毫米大小,但十分清晰,反映了清代中后期高超的印刷技术。无论从内容、形制,还是印刷技术来讲,此书都富有收藏价值,当时印数就不多,流传至今更是寥寥无几。我后来发现,江苏省南京博物馆收藏了一本与我这本相仿的书,被誉为“镇馆之宝”,而我当时只花元就从旧书摊上淘得,说明经多年锤炼,我收藏旧书的眼光已颇具功力。

收藏古书虽然费时费钱,但益处不少。首先,收藏的过程也是读书的过程,我读到许多如今不易看到的好书,开阔了眼界,增长了学识。比如我收藏了一本清光绪癸卯年出版的《读史论略》,通读了一遍后,对中国数千年来的历史人物和事件有了大致的了解,并能知悉前人对此的评价,提高了我对一些历史事件的认知。其次,收藏古书是一种收益较高的投资。许多古书我购买时只要几元钱,最多的一本才上千元,可如今这些书最高的价值上万元(如清代“袖珍书”《论语》),最低的也可卖几十元一本,投资回报率很高。

不过我从开始淘旧书到现在,从不以投资回报作为衡量标准。在我看来,淘书本身已让我身心愉悦,这种乐趣,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

文章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年3月3日

徐永鹏,作家,江苏省杂文学会会员,代表作有散文集《悠悠河水情》

今日话题

你淘过旧书吗?

欢迎留言与我们分享

你的兴趣爱好!

监制/谭义勇制片人/朴晶

主编/房渭平编辑/林佳萌

配音/冯硕

责任编辑/戈婧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