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蹲点科技小院里的学校娃

“大叔,科技小院咋走啊?”

“小院儿啊,在前街。往南走,有个朝西的大门,上面挂着牌子。昨儿,看见他们上地里来。跟着(我)走,带你们去……”

5月13日下午,乐陵市郭家街道南夏村中心街,骑着三轮车的村民大叔被我们拦下问路。在其带路下,开车不到2分钟,就找到了坐落在村东南头的乐陵小麦—玉米科技小院。

科技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探索创新的农业研究生培养模式,重点研究解决农业农村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目前获得国家支持建设的科技小院在山东有52个,其中,所属青岛农业大学数量最多,共23个。位于南夏村的科技小院正是由青岛农业大学师生负责管理及开展各项工作。

这座即将满10岁的科技小院为什么深受当地人喜爱?这里发生了哪些精彩的故事?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起初,大家不信任我们”

一进小院,扑入眼帘的是一棵碗口粗、挂满青杏的杏树,花砖地面上摆满了前一天刚从地里取来的小麦样品。“我们正在开展13种新型磷肥肥效试验,需要全周期检测小麦生长情况,获取基础数据。”小院第五任院长、青岛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级研究生周培福介绍。

除去一间西屋作为厨房,小院共有五间正屋,最大的一间是实验室。“这两台是烘干机。我们把样品从地里取来后,称重、测量、杀青、烘干、磨样,再快递回校进行实验分析。”周培福说,不少样品的“粗加工”环节都在小院完成。“现在小院学生共3人,大家课题不一,每个课题都需要大量数据支撑。”

田间试验,只是科技小院开展的一项工作。助力当地农业高产高效发展,是小院的首要任务。小院第四任院长姜晓芹告诉记者,经过广泛调研农户生产现状,发现当地小麦、玉米种植生产中存在产量低、品种杂乱、施肥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小院迅速行动起来。

“学校娃种庄稼,能比干了大半辈子的村民干得好?起初,大家不信任我们。”姜晓芹说,好的收成最有说服力。小院在村里试验田开展科学种田,等到收获时节,村民对比发现,确实科学种田产量更高,“后续开展工作就顺利了”。小院通过新农村大喇叭、农技培训会、田间学校等方式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帮助村民解决农业生产难题。

小院不仅改进了村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更改变了他们的种植理念。“一喷三防,防的是啥?防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治虫不见虫,防比治更重要。”……分享起从小院学到的“种地知识”,村民夏秀兰说得头头是道。“以前施肥,不知道庄稼到底该吃多少,反正多了总比少了好。”通过小院学生的引导,夏秀兰知道了施肥要讲究比例,“就和人吃饭一样,撑着、饿着都不行。”

上哪儿找好肥?小院根据当地土壤养分状况,确定最佳氮磷钾养分配比,对接相关企业,为村民定制配方肥。虽然夏秀兰已将大部分土地流转了,自留地不足2亩,但她仍按照学来的技术种玉米,在小院订化肥。“肥料比我们自己(从市场上)买的好,还便宜。娃娃们照顾我,都送到我家。”她说。

“这群孩子说得很明白,我经常刷出来看看”

眼下,正是小麦抽穗扬花、保穗成粒的关键期。距离小院10公里的丁坞镇吨半粮核心区,麦穗青青,丁坞镇杨盘管区书记王丽长舒了一口气。

三个月前,一场倒春寒,让晚播的麦苗遭受冻害。看着稀疏的麦苗,她赶紧喊来周培福支招。

观察过苗情,周培福对症给出建议:镇压和划锄结合进行,先压后锄,达到土壤上松下实、提墒保墒增温、抗旱促苗早发的作用;寒潮过后2-3天,及时调查幼苗受冻情况,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追肥、叶面喷肥等措施……

“之前,小院做过一项乡镇委托的藻肥试验,证明肥料能促进麦苗固氮,还能提升光合作用。”周培福说,通过乡镇牵线搭桥,与企业取得联系并免费获得一批肥料,立即展开了“挽救”麦苗工作。

近年来,小院的辐射带动作用已超出村镇、覆盖周边。“小院创新了户、村、乡、县四级推广模式,构建起多元化的农技服务体系。”小院首席专家、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陈延玲总结说,小农户服务以一对一精准种植指导为主,村级服务以田间地头“干”引导,乡级服务重在培养一批“土专家”,而在县级层面,小院在当地相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科技服务联盟,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或合作社提供农技支持。

为了让更多农民了解、掌握科学种田,小院拓展网上传播阵地,开通“乐陵市科技小院”视频号。“小院农事会开讲啦!随着气温升高、湿度增加,小麦病虫害进入活跃期。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小麦茎基腐病……”根据农时特点,视频号定期发布农业种植管理技术短视频,用农话说农事,很快吸引了大批粉丝。“这群孩子说得很明白,我经常刷出来看看。到了什么时候,要注意什么,很有用。”莱西市姜山镇村民左东鄂是视频号的忠实粉丝,每期视频必点赞。

“天天与土地打交道、与庄稼对话,乐趣越来越大”

三年前,读研一的姜晓芹来到小院,接任院长。“那段时间,小院只有我一个学生,自己在这待了大半年。”她回忆说,那段时间,白天下地观察作物生长情况、采样、田间问诊;晚上查阅资料、与老师同学交流课题进展……姜晓芹很快成长起来,慢慢能够独当一面。

“天天与土地打交道、与庄稼对话,乐趣越来越大。”姜晓芹说,现在是真喜欢上了研究庄稼这件事,即使不在乐陵,在别的地方路过麦地,都会情不自禁下地看看,看看麦子长得咋样,有没有生病。

周培福提到,有次,录农技科普短视频,路过一片麦地,大家发现麦子得了茎基腐病。“一录完视频,我们就抓紧上村里打听,这是谁家的地。”找到户主后,仔细询问日常如何管理麦田、用的什么种子。“我们发现他家出现茎基腐病,就是因为一直用自留种,没有拌种。”周培福说,主动给看到的小麦、玉米把脉治病,是小院的传统。

科技小院培养出的学生,绝大部分仍奋斗在农业生产一线,并自发建起一张跨地域、跨学校农业生产信息交流网。

“前段时间,外省多个地区小麦感染条锈病。从交流群知道这一情况后,我们抓紧给村里及周边农户开培训会,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治。就目前小麦长势来看,这轮预防很有成效。”周培福说,科技小院是一个大家庭,大家通过线上交流,集四方之力服务当地农业发展。

如今,乐陵市正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这也是周培福的研究课题。“我们想通过复合错位种植及除草技术创新,以及联合当地农机企业设计新型农机,探索出协同提高大豆玉米产量的模式。”

小院是一块试验田,检验出课本上的农技是否真的实用,更检测出青年对土地爱的浓度。即将毕业的姜晓芹将继续深耕农业技术领域,“提高粮食产量大有可为,我就是想贡献一点点力量。”

(大众日报记者刘一颖贺莹莹通讯员刘琨张梓琪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9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