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是我国的艺术瑰宝库,它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象征,也是我国人民祈福求安的场所。
今天,在乐陵市境内与寺庙有关的或者说日常可以提到的,一是繁胜的“庙会”,一是村庄名称。
打开乐陵地图,就会发现每个乡镇都有一批与寺庙名称有关的村庄,可见乐陵地方寺庙也曾盛极一时。
现在这些村庄的寺庙早就被破坏,菩萨被端、和尚尼姑还俗,庙宇原址剩下的残砖破瓦也不复存在,可是这些以庙宇命名的村名依然存在,寺庙名称随村庄名称永远流传下来了。
依据山东地名网资料,先将乐陵各乡镇村庄名与庙宇相关的村庄名整理如下,供各位友友茶余饭后拉呱用。
一、孔镇镇
李庙村
在明朝末年,一个姓李的从外地迁来落户立村,后在村的东头修一庙,故而命名李庙。
芦庵村
在六百年前,该村姓芦的由寿光迁居此地,故起名芦家。于清朝在村北面修了一座姑姑庙,村名又称芦家庵,后简为芦庵。
后台屯与台前屯村
据传在明朝村东有一个很大的台子,台子南有很多小庙,出村就能看到台子,原名曾叫抬头屯,当地群众习称台子屯,约从清朝后,形成两个自然村,位于台子前边的叫台子前屯,台子后的叫台子后屯,又简称前屯,后屯。
二、大孙乡
杜寺村
明朝永乐二年,姓杜的迁居此处,因该村北有一和尚寺院,故起名杜寺。
三、朱集镇
三间堂村
明朝,在村南头有三间庙堂以此命名三间堂。
双庙苏村
明永乐年间,叫王家,后迁来了姓于的和姓苏的并修了玉皇庙和土地庙,改名双庙赵家。
四、丁坞镇
后何庙与前何庙村
清朝时期在前河庙村西有一个玉皇庙,该村在庙的北边,又因庄民多姓何,而定名为后何庙、前何庙。
十八图村
据传在村东头有个十八罗汉庙,由此而起村名十八图,另一种说法:十八个国家在此给制战图,因此取得十八图。
时阁村
据传明朝姓时的从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底下迁居此地立村,后因村东修了一个寺院叫“阁”故名时阁。
宋寺村
传说该村东北角约二华里,即邹家南边有个湾子叫白塔湾。唐朝在此修一大寺院叫“白塔寺”又叫“龙泉大寺”,由于该村有个姓宋的大户,过的很富,人口众多,故立村名宋家寺,简称宋寺。
五、郭家街道
大牛韩村
据传在道光年间,该村修了一座庙远近闻名,据说北京道光皇帝知道此庙,庙前有一大湾,迷信说法湾中有头金牛和村里喂牛的经常在湾中戏水,后来被小王家某人和半角屯某人打掉了角,金牛从此没有了,该村原名大佛韩。
毛家村
传说该村以前有一户姓毛的,在清朝道光年间修建一个庙,庙上有一个大铁钟,上面刻有一毛字,有这个姓毛的管庙又因该村距在五华城而得名五里毛,后简称毛家。
六、胡家街道
贾庵村
该村在明朝有个和尚庙,叫庵上,由于村里姓贾的多,故名贾家庵。
赵庙村
据说在明朝有个姓赵的外地迁来的落户,以后在村东头修了一座庙,故名赵家庙。
七、杨安镇
关庙李村
该村原名叫小李家,后在清朝年间,邻村剪毛王听人指都,在小李家村东南角修一关王庙,因庙出名,小李家改名庙李家,后来习惯称关庙李。
石家寺村
据谱书记载,石氏是免朝从山西省洪桐县迁来兄弟三人,长祖落居现在后石,次祖落居石家寺,三祖落居前石家,因该村东面一座释迦年尼庙,故起名石家寺。
双庙白村
该村立于清朝初期,一个姓白的从外地迁来落户,后在村两侧建了两座庙,故得名双庙白家,后简称白家。
赵家村
该村原名破庙赵,在明朝永乐年间,一家姓赵的从山西省洪桐县迁居此地,在一座破庙附近立村,故名破庙赵,后来习称赵家。
八、市中街道
崔庙村
明朝,燕王扫北后,该村崔的在村东头建了一座土地庙,故起名崔家庙。
姑子庵村
在明末清初,该村有一座姑子庙,故起名叫姑子庵。
药王庙村
在明朝,有一名中医,用土法给皇姑治好病,事后皇帝传旨要他进京,其人不知内情,以为要杀他,因而杀他,因厕下死。皇帝得知后,命官差在此地修一药王庙,本村是根据庙而得名的。
九、花园镇
关东与关西村
燕王扫北后,从山西省洪桐县迁来兄弟二人,在村中头有个关王庙,后来因村较大,又分为关东关西,该村在东头故取名关东、西头为关西。
关王堂村
该村原由三个庙,村东为大寺庙,村北为泰山庙,村中央关王庙,所以该村名为关王庙,在清朝嘉庆年间,关王庙改为关庙,据说,在明朝初年建村后,在十安街东有一个关王庙,西有一个关音庙,因此其名关王庙村是,在年间又改为关王堂。
刘庙村
燕王扫北,由山西洪桐县迁来姓刘的,迁来后首先居在鞠家西南角,因有一个大湾取名刘家湾,后又迁来现在住地刘家庙。
王母店村
明朝燕王扫北后,从河北枣强县迁来居住,因村头修了一个王母娘娘庙,故而起名王母店。
十、化楼镇
文庙村
原名小张家,后来该村修了座圣人庙,又改为文庙,因村中间有一条官边,解放前才分为东西文庙。
郭寺村
该村于明朝燕王扫北后,姓郭的从寿光县迁来此地定居故起名大郭家,后因该村修了一座古庙诗院。又改名叫郭寺。
化楼村
唐朝达刘权外出,他女人李翠莲在家,有一天小和尚到他家化缘,刘权的女人把头上的簪子给他,刘权回头后误会了她刘妻上吊自杀,刘权知错后,也自死去,由此起名化家。明朝永乐年间,从寿光迁来姓化的在此地落户立村,原有一座楼,故取名化楼。
聊官厂村
据传说,明朝,本村由郑才光老俩弟兄们从惠民寿光县老槐树底下分手迁来,因正是灾年,兄弟们想办法各找活路,郑才光来此落户,日子越过越好,大家都称他说,郑光有法故名郑家法。约在二百年前,本村分西北方向半里处有一大寺院,叫聊官寺,当时毅有集市很有名望,后周闹大水,寺院周围都是水,这样集搬到高处郑家法,后改为聊官厂。
双庙高村
于明朝燕王扫北后,从寿光迁来此地,当时村头有二个庙,又因始祖姓高,故取名双庙高,后简称高家。在县内因有四个高家即有:郭家,寨头堡,王集,张屯公社,因该村曾称过双庙高,根据《国务院地名命名更名暂行规定》于一九八一年九月恢复为双庙高。
杨家庵村
在明朝永乐年间,迁来的居民姓杨,住杨抨后分家又立一村名杨家,后来杨家村修了一个姑子庵故改为杨家庵。
十一、黄夹镇
程楼贾村
原名双庙贾,因历史上村东头有两座古庙其中有一座庙住有尼姑,故称贾家。因该村在乐陵市内和胡家的贾家巷重名,又靠近程楼,根据《国务院地名命名更名暂行规定》于一九八一年九月改为程楼贾。
老君堂村
相传明末清初时,该村有一大寺院,院内有一老君庙,此庙一直保留到解放初期,近旁的一小土庙,一直到年才扒掉。此村是老君堂而得名。
于货郎村
原名玉虎狼,相传从前该村有一个玉虎庙,庙附近住的人爱打抱不平,远近闻名此处人历害的如虎狼,因而得名玉虎狼,后演变成于货郎村。
十二、铁营镇
郑庙村
明朝永乐年间,郑氏由山西洪桐县迁居此地,到了十三世出了官,修了郑氏家庙,从此得名村郑家庙。
十三、西段乡
邓家村
明朝永乐二年,姓邓的从外地来此地落户故得名邓家庵,后来人们为了简便叫邓家。
十四、云红街道
马桥村
在明朝,燕王扫北前,该村曾叫马家庵,后来又在该村附近七里河上修一座桥,故改称马家桥。
双庙赵村
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姓赵的由山西省洪桐县迁居此地,因村西头两个庙,故命名双庙赵。
玉皇堂村
原名盛庄,明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因村西北有个玉皇庙,故改名为玉皇堂。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曾改称老风村,现仍叫玉皇堂。
郑庵村
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名叫郑坚庵的人由浙江宁波府金县迁居此地立村,故名郑坚庵,后演变成郑家庵。
十五、寨头堡乡
梁庙村
该村有两大姓,东头姓梁,西头姓王。两家两姓修一座庙,而起村名两家庙,后来人们叫成了梁家庙。
双庙韩村
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该村修了太山庙关帝庙,因庄民姓韩,故立村名双庙韩。
宋庙村
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后,此处无人烟,后有外地人迁居于此,因此处有一破庙,有一姓宋的进行修理,故得宋家庙。
西郑庙村
在明朝该村姓郑的在村东头修了一座庙,故得名郑家庙。因该村在县内和铁营公社郑家重名,根据《国务院地名命名更名暂行规定》改为西郑庙。
十六、郑店镇
北陈村
在明朝村西头有一无梁庙,庄民姓陈,原名叫无梁庙陈家从解放后简称陈家,因本公社南面有个洼陈,该村改叫北陈。
郑店村
据传在关店南街与西街中间有一座光兴寺南方的一个和尚,在此寺院,后搬到南方,因只剩下十棵大杨树,曾叫十杨庄,明朝永乐扫北后有一姓郑的在此落户开店,故改名郑店。
黄集村
明朝永乐年间,黄氏由本省寿光县迁来立村,因附近有一姑姑庵取村名黄家庵延至清末,姑姑庵已不存在了。后此村立了集市,即改名为黄集。
奎台村
本村宋代前后名为千字坡,明代到清代末期名为奎台镇,俗称长奎店,是以理元寺的大佛而取名。
玉李村
明末清初时代,该村东头有一座玉皇庙,又因李氏东头落户立村,故立村名玉皇李家堂,现简称玉李村。
专注于乐陵的乡土地理、人文历史与社会生活的点点滴滴,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