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杨璐
近日,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乡村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优化乡村产业布局,综合考虑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因素,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深化区域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培育打造“十大”优势区,构建全省乡村产业“点、线、面”联动发展格局。
“十大”优势区涵盖粮棉、果品、蔬菜、畜禽、水产、花卉、特色种植、传统食品、传统工艺、乡土文化。
具体来看,粮棉油优势区方面,全面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发展,建设以潍坊、济宁、德州、聊城、滨州、菏泽等为核心区的粮食产业集群;以东营、济宁、德州、滨州等为核心区的大豆产业集群;以青岛、烟台、潍坊、临沂等为核心区的油料产业集群;以东营、滨州、菏泽等为核心区的棉花产业集群。在沿黄及黄河故道、低山丘陵地区,发展特色水稻、杂粮、甘薯、马铃薯等特色作物,培育黄河口大米、龙山小米、临沭地瓜、滕州马铃薯等地域特色品牌农产品。
果品优势区方面,重点在胶东半岛、泰沂山区、沿海丘陵山区、鲁西北轻度盐碱区发展特色水果,重点建设胶东半岛水果产业集群,培植鲁南、鲁西北干杂果产业集群。培育栖霞苹果、莱阳黄梨、沾化冬枣、乐陵小枣、蒙阴蜜桃、临朐大樱桃等地域特色品牌农产品。
蔬菜优势区方面,重点在水源丰富、土质肥沃的沿河流域和平原区,发展食用菌、辛辣蔬菜、设施蔬菜等作物,在秸秆资源丰富区域重点发展食用菌等产品,培育鲁东蔬菜加工出口型、鲁中市场流通型产业集群。培植培强寿光、莘县、兰陵等地设施蔬菜产业,金乡大蒜、章丘大葱、昌邑大姜等地辛辣蔬菜产业,以及邹城、鱼台、惠民等地食用菌产业。
畜禽优势区方面,培育鲁中和胶东肉禽、鲁中南生猪、鲁西北牛羊养殖加工、胶济沿线乳品加工产业集群,加大鲁西牛、渤海黑牛、里岔黑猪、小尾寒羊、沂蒙黑山羊、汶上芦花鸡、微山麻鸭等地方品种开发力度,优化驴、兔、蜂、毛皮动物等特色畜牧养殖区域布局。
水产优势区方面,打造黄河三角洲海区、胶东半岛东北部海区和山东半岛南部海区的海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带,建设鲁西南及沿黄地区名优特大宗淡水渔业产品养殖加工产业带,巩固发展海水鱼、刺参、扇贝、牡蛎、鲍鱼、海带等优势产品品种,突出培育胶东刺参、乳山牡蛎、黄河口大闸蟹、黄运甲鱼、微山湖乌鳢、高唐锦鲤等特色产品品牌。
花卉优势区方面,发挥我省食用、药用、观赏和工业用途花卉大省的资源优势,巩固拓展鲁北、鲁西南、鲁中、鲁东和鲁东南等花卉优势产区,突出菏泽牡丹、平阴玫瑰、莱州月季、德州菊花、五莲杜鹃花、青州仙客来、沂州海棠等产品品牌。
特色种植优势区方面,重点推进鲁东南沿海、鲁中南泰沂山区和胶东半岛茶产业发展,提升青岛、潍坊、泰安、日照等茶叶加工能力。重点在鲁中山区、胶东半岛丘陵山区、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金银花、丹参、桔梗、西洋参、北沙参、白芍、丹皮、黄精等道地药材,突出培育文登西洋参、平邑金银花、泰山黄精等产品品牌。重点推进泰安、日照、滨州等地蚕桑产业发展。以潍坊、日照、临沂为重点区域,创建一批市级、县级现代烟草产业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格局。
传统食品优势区方面,充分发挥杂粮杂豆、特色畜禽等特色原料基础优势,在胶东、鲁中、鲁西南、鲁西北地区重点开发乡土风味小吃、卤制品、酱制品、调味品、豆制品、腊味、面点等传统食品。培育德州扒鸡、龙口粉丝、周村烧饼、王村醋、单县羊肉汤、泗水粉条、高唐驴肉等特色食品品牌。
传统工艺优势区方面,在胶东、鲁中、鲁西南等地区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传承鲁绣、面塑、草编、柳编、风筝、剪纸、年画、铁艺、雕刻、蜡染、陶艺等特色技艺,重点改造提升编织、刺绣、陶艺等传统工艺,培育烟台剪纸、潍坊风筝、淄博陶瓷、临沭柳编、肥城桃木雕刻等产品品牌。
乡土文化优势区方面,发挥黄河、大运河、齐长城民俗文化优势,弘扬民间文学、美术、音乐、戏曲、舞蹈、曲艺、杂技杂耍、传统体育竞技等特色文化,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培育鼓子秧歌、梁山武术、山东大鼓、斗蟋蟀等传统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