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眉开口骂下流,岂知下流恶名由

概述:中国文字总随着时代跌进,而发生意义的演变。“下流”,美眉口中的斥语。从春秋战国一直延续至今,一路来发生的嬗变,读之让人感慨万千。春秋要义子贡孔子门生子贡在《论语.子张》篇里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归焉。”这段话的意思,说纣王虽然为恶不善,但还不是大家以为的地步,他的坏名声是一代代累积起来的,所以君子都不愿意居于下流,犹如天下之恶都顺水流到下游。子贡的解释在历史学家顾颉刚这里得到印证,他在《纣恶七十事发生的次第》一文里,罗列出殷纣王的七十条罪状是从东周到西汉陆续加上去的。宋代晁补之在《八音歌二首答黄鲁直》一诗里,“革薄不可廓,士迫下流恶”,也是表达出宋代士人恶居于下流的价值理念。“流”在孟子这里的解说里却是这样的:“从流下而忘反谓之流,从流上而忘反谓之连”,从下游逆流而上谓之流,从上游顺流而下谓之连。流连忘返一词就是因此得来。“下流”代指人伦唐太宗《三国志魏志乐陵王茂传》:“今封茂为聊城王,以慰太皇太后下流之念。”这里“下流”一词,是指子孙,后辈。在《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七年》:“太子宜勤学问,亲师友。今入侍宫闱,动踰旬朔,师保天下,接对甚希,伏愿少抑下流之爱,弘远大之规,则海内幸甚!”这里有朝臣劝谕唐太宗要与太子减少见面,让太子勤思好学,以弘远观之意。“下流”形容身份唐朝诗人韦应物在《趋府候晓呈两县僚友》诗:“可怜同官者,应悟下流难。”这里的“下流”指官阶低微之臣。而汉蔡邕《太尉杨赐碑》:“惟我下流二三小臣,秽损清风,愧于前人。”这里的“下流”是蔡邕的自谦之词。蔡邕“下流”的滥觞“下流”一词在民间,自元代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从低微卑贱的身份甄别逐渐往人品人格这类虚化内核上转变。袁枚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二摺:“只要官人不惜廉耻,权做下流,将小人头至下脚至上浑身衣服,并这个查梨篮儿,都借与官人,打扮成卖查梨条的,纔入的那承天寺去。”这段话里,“下流”还是指低微卑贱的人。我们在《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你既非下流,实是甚么样人?可将真姓名告我。”同样看到如此之意。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五:某太史掌教金陵,戒其门人曰:诗须学韩、苏大家,一读温、李,便终身入下流矣。这里的“下流”就有格调低下之意了。《儒林外史》第四四回:“你长成人了,怎么学出这般一个下流气质。”这里的下流就含有卑鄙,龌龊之意。我们而今所说“下流”,我以为是受明清通俗文学的影响,指向人品卑鄙、举止龌龊。与上古之意相去甚远,更别说三国魏晋。清朝离逝不远,词义与今无异。沿袭之痕,晰晰可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