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由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和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向中央申请发起了挖掘明十三陵的运动。
最早打算挖掘计划的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等一批相当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人主力挖掘的,原本打算挖掘的是明成组朱棣的长陵,但是,考古人员考虑到长陵内可能有,永乐大典。当时的保存技术也达不到,就拿定陵先练练手,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都知道万历皇帝生前是个大财迷,30年不上朝,最大的爱好就是数钱玩,所以他的陵墓没肯定会有数不清的文物。
说到底,也就是为了满足某些人的好奇心,特别是明十三陵中的永乐陵,很多人想一睹当年永乐大典的风采。而中央当时也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决定开发十三陵。定陵的发掘导致众多文物收到毁灭性破坏,留下了考古史上无法磨灭的污点。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当时发掘的技术条件的有限以及及缺乏科学的保存方法,定陵出土的成匹的明代丝织锦缎以及帝后冠服,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更为严重的是,在后来的文化大革命中,万历及两位皇后的遗骸拖出来进行批斗,并放火焚烧,化为灰烬。定陵中的金丝楠木棺椁也被丢弃在野外,最后不知所终。
定陵成了吴晗和郭沫若等人一生永远无法抹去的污点,也成了考古史上永远的痛,也造就了皇陵考古的诸多遗憾,我们不敢想象当时如果打开的是长陵会怎么样,如果继续挖掘其他陵墓会有哪些破坏,庆幸的是只打开了一个定陵,遗憾的是定陵的文物再也无法复原了。所以,明十三陵中的其他陵并未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