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殿封
引子
他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人。
他是孙中山“左右之臂”国民党元老丁惟汾的外甥,凭借这座“靠山”和个人才华,他本能够升官发财,飞黄腾达。然而,他紧追着“一道曙光”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白色恐怖下,他去上海,赴辽宁,奔西安、武汉寻找共产党组织;他参与营救被捕已判死刑的共产党人;他参与组织了“日照暴动”。
他任国民党乐陵县长期间,为民请命:剿匪、禁毒、打汉奸。他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搞摩擦,坚决同共产党、八路军团结抗日,民众为他请命:拥护他主政乐陵。
周恩来赞誉,倘若在抗日战争伊始,中国有十个他这样举一县之人力、财力、物力投身革命的县长,就会极大促进抗战事业的发展,使抗战全局有所改观。
他寻寻觅觅13年,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特别党员”。
他,就是牟宜之。
“世事纷纷感目前,廿年海内尽烽烟。苍生何罪同遭劫?此意茫茫欲问天。”
98年前,14岁的高小学生,出生于今为日照市牟家小庄的牟宜之,写下了这首意蕴老成、忧国忧民的诗。
曙光闪现,他紧追着这道光亮
流水潺潺,荷叶田田,垂柳依依,泉城美矣。
年8月初,15岁的牟宜之跟着姨夫、也是舅舅丁惟汾一家从家乡来到济南正谊中学读书。丁惟汾早年追随孙中山参加同盟会,组建国民党,与廖仲恺一起并称孙中山的“左右之臂”。
机缘巧合,丁惟汾的侄子、时为中共山东省委负责人的丁君羊也住在丁家。两人连床夜话,牟宜之从中“初步接受了一些新的思想,了解中国是在帝国主义操纵之下导致军阀混战,了解苏联革命成功,全民建设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主义,我认识到中国只有走这一条路。(牟宜之语)”丁君羊告诉他,共产党就是做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伟业。
怀揣“世事纷纷”的牟宜之眼前闪现出一道曙光,他紧追着这道光亮,年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在共青团济南地方执委会书记关向应属下秘密开展团的工作。“五卅”惨案发生后,他们上街贴标语,散发反帝传单;募捐声援省港大罢工;接收进步刊物,秘密传递党团文件;秘密召集团员开会……。
蒋介石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共产党人血流漂杵。到武汉报考国共合办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的牟宜之,“未及入学即派回山东”,在济南与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员安哲组织“红军之友”秘密团体,密谋暴动。家人听到风声,父亲立即派人将他追回家。牟宜之找个空子跑回济南。“五三”惨案后,牟家人再次把牟宜之从济南追回去。父亲管教无效,托一位表兄将牟宜之带往迁居上海的丁惟汾处,丁惟汾托胡适校长将他送进中国公学旁听。
然而,牟宜之胸有鸿鹄之志,“足涉八荒志在远,胸填五岳意难平……踏平坎坷成坦途,大道如天任我行。”他来上海也是“且托芦花借一宿,凌晨犹自驭长风。”年秋,牟宜之从上海去东北找丁君羊“归队”,他在辽宁与中共满洲省委地下党员刘化一、蔡伯强取得联系,方知担任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部长的丁君羊等30名共产党员,于上年4月中旬被捕入狱,已内定要将丁君羊、饶漱石、李子芬、邱旭明、赵尚志、孙坤、刘明俨等7人枪决。牟宜之向省委说明自己的身份,省委确认了他的团员资格,他提出转为党员要求,省委答应“解决党籍”。其后“九一八”事变突然发生,省委趁机全力营救被捕同志,于10月紧急委派丁君羊的妻子、地下党员于培真赶往上海找丁惟汾帮助(她父亲与丁惟汾是挚友)。丁君羊之女丁大于后来说:“牟宜之从头至尾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