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马志勇见习记者王悦通讯员贾鹏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乐陵市云红街道党工委作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受到表彰。云红街道位于德州乐陵市东部,耕地面积2.1万亩,辖40个行政村,总人口2.3万人,但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14.3%,为乐陵市最高,涉及39个行政村,扶贫任务重、压力大。云红街道为改变这种局面,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举全街道之力尽锐出战、攻坚拔寨。他们聚焦短板、精准施策,积极探索出一系列创新举措,成为全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样板乡镇。2月25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再次走进乐陵云红街道,探秘“样板”之路。一张“破烂不堪”的贫困户清单2月25日上午,云红街道党工委书记韩玉杰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展示了一份云红街道贫困户的清单,纸张的边缘已经破烂不堪,纸张上密密麻麻的笔记被反反复复地勾画。三年来,对于名单上的户贫困家庭,韩玉杰书记曾不止一次地挨家挨户走访调研。印有韩玉杰书记电话号码的日历被村民贴在家中的墙上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切实解决生活中的难题,韩玉杰把自己的手机号印在新年日历上送给村民,“我与全体扶贫干部下基层,走遍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疾苦,与贫困户结对子、结亲戚,留下我的手机号码,这样可以保证村民在任何需要帮助的时刻,都可以找到我。”云红街道成立了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为双组长,行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建立“双直联”工作法,包户责任人通过发放联系卡,与贫困户直接联系;党工委书记通过遍访贫困户留存手机号码,和贫困户直接联系。据悉,“双直联”工作法建立以来,云红街道党工委精准掌握扶贫动态;帮扶责任人主动落实工作;纪工委运用“第一形态”及时纠正薄弱环节,成效明显。创新扶贫专岗解决“老大难”陈于村的于洪亮正在家中包饺子“原来的房子是土坯房,属于危房,搬到这里,住得也舒服一些。”云红街道陈于村的于洪亮年搬进了村里修建的扶贫房。于洪亮的妻子患有脑血栓,村子里为他们签约了家庭医生,免费为老人检查身体。“我跟老伴吃药也便宜了。”于洪亮一边包饺子,一边和记者交谈自己搬进新屋的感受。梁家村的陈子玉在羊舍加饲料梁家村的陈子玉原本在外打工,后因母亲生病、自己又患有高血压回到村里。不久,妻子史桂花又患上了乳腺癌,治愈后,原本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在生活最困难之际,陈子玉想到了云红街道党工委书记韩玉杰,在电话中向韩书记说明了自己的难处。“多亏韩书记,帮我们家申请了4万元扶贫贷款,开始我们买了十几只羊,现在我们已经有30多只羊了。团委还给孩子建设了一间希望小屋,给孩子置办了书桌、学习用品和衣物,未来的日子有盼头了。”陈子玉说。村民史桂花也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我现在担任村里的扶贫公岗,负责村里两户贫困家庭的养老护理工作,帮助生活有困难的老人收拾屋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每个月有元的补贴,不出村也能有一些收入。”“村级扶贫专岗”是云红街道在脱贫攻坚中积极探索实施的一项独创性政策。通过购买服务,聘请51位有意愿且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就地照顾80户老弱病居民,既盘活了“闲置”劳动力,帮助不方便外出务工的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又让贫困户相互感受到家人般的亲情,为破解农村地区老弱病特困群体脱贫解困提供了新样板。这一做法成为全国精神扶贫典型案例,被国务院扶贫办、人社部在全国推广。让产业开路,持续输出造血能力笔直的马路一直通到云红街道谭家村每户村民的家门口,元宵节的前一天,路边的树上挂起了大红灯笼。谭家村曾经是省立贫困村,该村原有贫困户54户,为了增加村民收入,年,村支书谭福国带领大家建起了扶贫鸡舍。位于云红街道的谭家村的扶贫鸡舍“我们与德州扒鸡公司合作,签订合同,所有的鸡苗都是合同鸡。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保证鸡苗打开销路,通过聘请养鸡技术户,降低养殖投资风险,目前鸡舍的年出栏量为8万只左右,带动留守贫困人员每年增收6万元。”谭福国说,“以后,我们村计划通过产业扶贫,建立农业合作社,整合土地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村民的收入。”谭家村通过整合村西南多年荒废的枣林,聚焦当前消费升级大趋势,投入扶贫资金60万元建设枣林养鸡场,并成功与德州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德州扒鸡集团合作,为其直供枣林散养笨鸡,获得了超出预期的稳定收益,村集体经济收入4年翻3番,自我造血能力持续增强。云红街道扶贫办主任赵传文说:“通过这些工作,我与老百姓的关系变得亲密了,全部的贫困户脱了贫,全部的贫困村摘了帽,这种局面,我们都感到很欣喜。”立下愚公移山鸿鹄志,实现乡村振兴中国梦。云红街道开拓思路、敢于创新、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贫政策,让户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让贫困群众在医疗、住房、养老等各方面实现了真正的脱贫,脸上重新洋溢起笑容。“我们要继续与群众结成亲戚,加强联系,不断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富裕感。”韩玉杰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