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已经德州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批准,全文明确提出了年发展远景目标,全面阐述了“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了建设“富强、活力、幸福、美丽”新时代现代化新德州的重点任务。
关键词:经济发展
实施会展品牌建设行动,重点围绕京津冀鲁地区的消费升级与产业转移需求,策划一批不同产业或专业领域会展,举办好资本与技术交易大会、优质农产品展销会、食品及调味品展销会、山东优质工业品展销会等,汇聚各类发展要素资源,打响京津冀产业承接基地品牌。
积极建设粮食、油料、畜禽、果蔬、酒品、木材加工等六大农产品供应基地,打造面向京津冀的农产品供应基地与周边城市“放心农场”。深入推进与京津地区的劳务协作,引进用好京津优质教育资源,依托职业学院等院校,瞄准区域市场的人才需求,合作建设一批劳动力实训基地,每年培育10万名不同专业门类的高素质劳动力。
推动规划对接,拉近时空距离。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配合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西环和北环段工程、京台高速齐河至济南段改扩建工程、济南至宁津高速公路、庆云至章丘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推动轨道交通、公路交通、航空航运、数字基建等领域与济南深度融合。
创新驱动
关键词:
依托省级以上开发区,聚焦园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整合全市创新资源,集聚周边创新要素,着力提升园区创新水平,打造科技创新集聚区,推动德州高新区实现“一区多园”。
大力实施科创型领军企业培育计划,聚焦新产业孵化、新业态培育、新模式创造,推动产业内整合和跨行业合作,做大做强科创型领军企业,力争到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家。建设一批中小科创企业孵化载体,发展一批专精特新科技“小巨人”企业,推动更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为创新的重要发源地,力争到年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家以上。
支持大企业联合中小企业、科研机构等共建研发中心、创新中心等创新联合体,重点推进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德州市应用技术研究院、中元科技创新创业园、高新区中央创新区核心区、齐河黄河生态数字港等创新平台建设。
关键词:交通运输
对接京津冀和省会经济圈综合交通布局,争取接入京津雄半小时通勤圈,打造周边大中城市1小时交通圈。建设完善“五纵五横四射三连”国省道网、“四纵四横二连”高速公路网。重点建设德单高速德州至高唐段、滨德高速公路陵城北互通立交工程等项目,沿马颊河两岸建设东西走向公路大通道,建设德州到济南快速通道。加快完善铁路网布局,建设德州—商河铁路,高标准建设陵城、临邑高铁站,谋划研究德州—沧州、德州—衡水、德州—聊城等铁路,加强山东省与京津冀铁路主客运通道的联系,提升德州东站区域铁路枢纽功能。
优化城市骨架路网和干支路网,加快推进岔河东岸快速路南延等一批城市出口“卡脖子”工程,东移东外环,贯通西外环,带动东风路—晶华大道—大学路—迎宾大街城市快速内循环。积极推进G德州绕城段工程建设,打造德州新外环。优化城市立交布局,建设一批人行天桥和地下人行通道。优化中心城区周围六个高速出入口,实现从中心城区15分钟进入高速公路。
加快航道航空建设。全面加快内河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协调推进京杭运河黄河以北段复航和徒骇河通航前期工作。积极推进德州民航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布局庆云县等通用机场。
关键词:发展教育
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坚持公办民办并举,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着力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强化中心城区公办幼儿园建设,逐步配齐学前教育短板。探索实施学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到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总数占比达到52%以上,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以上。
消除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到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8%。鼓励高中阶段教育特色化多样化发展,坚持职普比例大体相当,适度提高普通高中招生比例,到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做好农村学校特级教师岗位计划实施工作,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和惠师政策,为乡村留住更多好老师。
促进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优化中职、高职、本科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关键词:民生保障
建立和完善包括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的综合型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发展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在街道建设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指导等功能的综合养老服务机构,在社区建设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或日间照料设施,提升养老服务标准化水平。
加强城乡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医疗资源配置,积极推进市东部医疗中心、医院建设,新建市传染病防治中心,增强市精神卫生中心功能,医院,规范、完善、医院,支持临邑县精神卫生健康网络建设。
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医院医院,加强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和城镇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完善面向基层、偏远乡村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落实“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分级诊疗制度,实现同质化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深入开展“互联网+”便民服务,加快建设医疗资源信息平台。
关键词:人才兴德
启动实施新一轮现代产业领军人才工程,推行“领军人才+核心团队+产业项目”模式,举办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以赛代评”遴选重点人才项目。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完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德州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等高等院校,开展“订单式”校企合作,加强高技能人才培养,到年全市高技能人才达到8万名以上。发挥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对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企业家和部分经营管理人员,进行多形式、分类别、多途径的轮训,增强企业战略管理能力、经营决策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启动实施新一轮“10万大学生引进计划”,深入开展“百企校园行”系列招聘活动,用好“预引进”“名校优才”“人才回引”等措施,加大青年人才激励力度,降低青年人才发展成本,推动人才回流态势持续巩固扩大。
加快构建“一核聚能、一轴隆起、双翼联动、多点支撑”的城镇空间布局,打造京沪高铁经济走廊上的新兴城市。
“一轴隆起”:
以京沪高速高铁线为发展轴线,以中心城区、平原县、临邑县、禹城市、齐河县为重点,打造京沪高铁交通主干线上的经济隆起带。
“双翼联动”:
沿鲁冀边界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一“翼”以宁津县、乐陵市、庆云县为重点向东北延伸,一“翼”以武城县、夏津县为重点向西南延伸,双翼发力形成民营经济和特色产业发展带,鼓励乐陵市、庆云县等相邻县(市、区)探索建设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多点支撑”:
加快发展中心镇,争取将鲁权屯镇、糜镇、杨安镇、房寺镇、恩城镇、尚堂镇等特色镇发展成县域次中心。
构建形成“一轴四心、三区三廊”的中心城区发展布局,实现中心城区由“运河时代”向“高铁时代”的跨越。
“一轴四心”:
沿东风路打造德陵一体化发展主轴,重点建设德城商业中心、行政文化中心、商务科创中心、陵城商业中心。
“三区三廊”:
自西向东重点打造德城片区、高铁片区和陵城片区,建设运河、减河、马颊河三条城市滨水生态廊道。
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汤锦瑶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