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的基础性经常性工作。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特别是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对于提高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保持党员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夯实党长期执政基础,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近年来,山东省乐陵市针对流动党员联系难、管理难、学习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探索实施“风筝工程”,创新构建“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的党组织网络,始终秉持“服务跟着党员走,身边时刻有个‘家’”的理念,让广大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有效激发了党员队伍生机和活力,为推动改革发展凝聚了强大力量。
主要做法
乐陵市以流动党员比较集中的北京为试点,坚持寓管理于服务,建设流动党员之家,突出作用发挥,将流动党员紧紧凝聚在党旗下。
“三重覆盖”无死角,让流动党员“有家”。在北京成立了驻京流动党员党委,下设组织、宣传、党群服务等6个内设机构,建起“驻京流动党员之家”,让“北漂”党员在北京“有家”。针对流动党员分布广、居住不固定、流动性强等特点,按照“应纳尽纳、方便灵活、多重有效”原则,构建起“流出地+区域+行业”三重覆盖的组织体系。一是建立流出地党组织。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在北京成立17个流动党员党支部,组建驻京流动党员服务队,接受驻京流动党员党委和乡镇党委双重领导。二是建立区域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居住情况、集中程度,建立6个区域党支部,实现北京市16个区全覆盖。围绕“组织共建、发展共谋、实事共办、党员共联”目标,各区域党支部结合自身特点与中央部委、驻区街道、高校企业等党组织建立合作共建关系,提升区域党组织影响力、覆盖面。三是建立行业党组织。根据流动党员职业特点、实际需求,在从业人数集中的安保、酒店、建材、餐饮等行业建立党组织,将职业相似或相近的党员纳入同一个行业党组织。流动党员可以打破组织隶属、区域和行业界限,同属于3个功能型党组织,就近就便就需参加组织生活,增加了参加活动的弹性和选择,较好解决了党员参加组织生活不方便、不主动的问题,党员活动参与率达到99%,在京流动党员全部纳入管理。
“靶向施策”强管理,让流动党员“回家”。坚持从严管理与激励引导相统一,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让流动党员听党话、跟党走,使流动党员主动“回家”。一是政治上重视。推行流动党员“六个一”积分管理制度,即明确一套赋分项目、发放一张党员奉献积分卡、实时登记一次分值、半年核准一次积分、年终进行一次公示、享受一次相应待遇。根据积分情况为流动党员评星定级,在“最美共产党员”“劳动模范”等评选中,作为重要参考。同时,流动党员可依据积分,兑现教育培训、健康体检等服务,让其主动融入党组织,主动接受管理,自觉服从安排。二是事业上支持。建立党员帮扶、金融服务机制。对新入职、新创业的流动党员,由经验丰富、事业有成的流动党员结对帮带,缩短“适应期”。推出“风筝高飞”系列金融产品,最高可贷款万元,有效解决流动党员创业过程中的资金问题。三是生活上关心。建立流动党员数据库,对流动党员及家属信息一季度一摸排一更新,实现“流向、职业、住址、家庭情况、联系方式、流出时间、重大事项”7个清楚。实施家门口关爱计划,创办留守妇女创业点处,开设“四点半学校”处,建设幸福院42处。对困难流动党员、失业流动党员、返乡党员进行重点走访,结对联系帮扶,让他们感受到家乡的浓情和党组织的关怀。
“一桥双线”优服务,让流动党员“恋家”。针对流动党员实际需求,为其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贴心服务,消除流动党员后顾之忧。一是搭建“1+3+N”党群连心桥。由一名流动党员党支部委员联系3名以上流动党员,每名流动党员联系若干群众,架设起支部与流动党员、流动党员与在外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使服务快车道直通每一根“神经末梢”。二是完善线下服务架构。建立一个驻京党群服务中心、17个党群服务站、个驻京党群服务点,形成上下联动的三级服务网络。在全省驻京机构中率先设立法律服务站、人才联络站等6个服务机构,提供法律援助、创业指导等40多项服务。驻京法律服务站成立后,提供咨询服务多次、法律援助47次,挽回经济损失多万元。三是打造线上服务平台。开发“流动党员之家”网站和手机APP,各乡镇(街道)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