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东网-感知山东7月12日讯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抓环保促发展’百个典型案例”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生态环境厅一级巡视员葛为砚介绍,近日,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工商联编制印发了《“抓环保促发展”例》。
《“抓环保促发展”例》共分8章,典型案例个。第一章,抓改革创新,激发绿色发展活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是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对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的主体责任和政治担当,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绿色发展活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章共15个案例,主要包括:济南、青岛、潍坊等市坚持改革创新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难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互促共进;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青岛片区建立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引领区域低碳绿色发展;潍坊峡山、德州乐陵、日照水库等创新开展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建立生态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协同推进的长效机制,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用好公益岗、打好“生态牌”,实现群众增收、环保增效;聊城、滨州等地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改革创新、探索构建服务型治污新模式,实施“蓝天环保贷”“环保管家”等创新举措,为企业履行治污责任提供支持等有关方面的做法。
第二章,抓生态改善,厚植绿色发展底色。我省坚持走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建设美丽山东,让优美环境和越来越多的“生态红利”转化为营商环境吸引力,成为地方招商引资的硬实力,吸引更多高质量项目和资金人才聚集。本章共12个案例,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蒙阴等地在“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和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东平湖等地聚焦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改善,做活“水”文章,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青岛灵山湾致力打造全国美丽海湾,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赢”;青岛等市低碳生活引领城乡建设新风尚,创新循环发展链条,走出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子;威海等市将良好生态环境融合文旅资源要素,变生态优势为绿色发展优势等方面的做法。
第三章,抓环保产业,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生态环保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生态环保产业已成为我省统筹推进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本章共12个案例,主要包括: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科技、生态环境等部门全面加强生态环保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推动我省生态环保产业迅速发展;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坚定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财政、金融等部门强化绿色金融支撑,充分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工具激励撬动作用,为全省环境治理和生态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金融支持;日照经济技术开发区等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着力构建生态工业链网,实现园区绿色高质量发展;青岛海大生物集团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海洋环保新产业等方面的做法。
第四章,抓清洁生产,提升绿色发展质量。清洁生产是企业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绿色发展的有效途径,能够推动宝贵的资源环境要素从旧动能当中转换出来,向发展质量更高、综合效益更好的项目流动。本章共9个案例,主要包括:各级各部门通过加强法规政策和技术支撑、组织做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制定清洁生产奖补政策等手段,大力推进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烟台海阳依托海阳核电一期工程,打造全国首个核能“零碳”供暖城市,为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贡献可复制、可推广的核能供暖“山东方案”;信发集团等企业积极探索废弃物变成生产资料,破解“放错位置的资源”技术难题,变废为宝促增收等方面的做法。
第五章,抓审批服务,优化绿色发展环境。生态环境行政审批服务是“放管服”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营商环境的重要方面。我省高度重视并持续深化生态环境领域“放管服”改革,创新建立引领性改革举措,全方位提升环评审批服务水平,在落实好重大项目服务清单制度、服务企业会商机制基础上,推出环评审批服务单、打捆审批、环评文件简化等新举措,真正为企业减时限、降成本,促项目早落地,持续为企业营造高效优质绿色的发展环境。本章共11个案例,主要包括:各级有关部门加强要素配置,提高生态环境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效率,首发辐射安全许可证电子证照,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时限、要件全国领先;青岛即墨区强化“三线一单”引领,助推热镀锌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编码登记“零跑腿”高效便捷服务,节省企业办事成本等方面的做法。
第六章,抓企业治污,提高绿色发展效率。在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我省涌现出一大批主动担起环境治理主体责任,坚定走节能减排、低碳发展之路,以高标准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企业,为全省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本章共13个案例,主要包括:东明石化、通用东岳等积极探索VOCs治理等先进技术,果断淘汰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的生产线,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华泰集团等加大环境治理投入,将环境治理创新举措贯穿生产始终,降低污染排放,减少物料损耗,创造出新的经济效益;华鲁集团等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严格管理推进节能减排,高端化工板块企业被评为国家环保绩效A级企业,实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等方面的做法。
第七章,抓问题整治,共享绿色发展成效。我省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生态为民,着力整治人民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改善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本章共18个案例,主要包括:南四湖开展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水质连续18年持续改善;交通运输部门实现“船-港-城”全链条监管,推动港口绿色发展;马踏湖流域构建覆盖城乡的全域生态水系,被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1名;威海市通过“无废城市”建设,带动商贸流通绿色发展;济南、临沂、德州等地积极构建智慧环保监管体系、多领域立体化的综合防控体系,提高问题整治的科学性、有效性等方面的做法。
第八章,抓环境安全,筑牢绿色发展底线。经济要保持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抓好环境安全,筑牢绿色发展底线。本章共10个案例,主要包括:我省全面完成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环境风险预警体系建设,实现对环境质量、污染源风险实时监控与动态跟踪,提升园区环境安全,保障园区高质量发展;威海华夏城等地通过废弃矿坑矿山修复治理将荒山秃岭变成生态优美的风景区,在筑牢生态环境安全屏障的同时增加群众收入;山东鲁抗、济宁海螺等企业引进先进技术装备,解决危废无害化处置难题,筑牢环境安全防线等方面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