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本地以及非专业人士听见哈哈腔时,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以为是一种戏曲腔调,但是,哈哈腔其实是一种地方戏曲剧种,而且据不同地方的不同风俗得知,哈哈腔现今共有五种别称,“呵呵腔”,“喝喝腔”,“合儿腔”,“柳子调”与“拉拉调(腔)”。哈哈腔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北直隶省(现今的河北地区),并且清代乾隆年间已经在京师和民间流行,清末民初达到鼎盛。也是在它鼎盛时期,哈哈腔由直隶省传入山东省,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和当地风情的影响,哈哈腔分为了三路流派,东路流行于山东省的无棣、乐陵、宁津一带,中路流行于河北省沧州、衡水地区,西路流行于保定地区和廊坊的部分地区。
东路的哈哈腔这里主要介绍宁津地区的。哈腔是宁津县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唯一的戏曲项目,具有曲调婉转,念白、唱词通俗易懂等特点。哈哈腔的生旦净丑各行皆有,以细致、逼真、轻松、幽默见长,剧目题材大多是描写家庭生活故事。崔庄村是哈哈腔的发源地,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崔庄村有哈哈腔演员30余名,能够演出传统剧目达30个。不但如此,宁津县的哈哈腔具有非常独特的山东民间音乐特点。
中路流派的哈哈腔这里主要介绍沧州地区的。路流派的哈哈腔相对于西路流派受京剧影响较大,其中吹奏乐曲有《水龙吟》、《泣颜回》等几十首都受京剧影响大,但是,伴奏乐曲有《海青欢》等几十首也受河北梆子影响。而沧州的哈哈腔源于民间舞蹈,表演特点细腻、逼真,具有清新、刚健的气息,给人以真实感。譬如旦角表演穿针引线中不慎将手指头扎破的细节,要求逼真到让观众见了都觉“疼”的程度。其他如日常生活中的打水、纺棉花、推磨、梳洗打扮等动作,也都惟妙惟肖。
西路流派的哈哈腔这里主要介绍保定市的清苑县。60年代,河北省共正式成立两大专业哈哈腔剧团,青苑县哈哈腔剧团则是其中之一,又因某些原因,现仅存青苑县哈哈腔剧团为我们更好的表演和传承哈哈腔。而清苑哈哈腔的艺术特色主要体现在唱腔和器乐上。唱腔已经同当地语言韵律融为一体,唱腔的音乐结构以上下句为基础,上句、下句的交替结合、循环演变,就构成了各种大小规模、相对完整的段落。器乐分为文场(管弦乐)和武场(打击乐),在文场长期演变过程中,主奏乐器组(板胡、笙和竹笛)的基本组合形式,逐渐形成了三层叠置的织体。并且西路具有一种独特伴奏方法成为拖腔手法,俗称“小抬杠”,它是由板胡、笙和竹笛这三大件乐器并不完全随着唱腔走而形成的,这是东路与中路没有的特色。
三路流派都具有自己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和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所以我认为不仅仅要靠国家和政府传承和保护它,更需要社会上的爱好者振兴以及创新它,还需要我们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