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现场,数十座塔吊依次排开,来往穿梭的工程车发出阵阵轰鸣,上千名建设者在综合交通枢纽6个大区、23个小区迎寒赶工。
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是湖南“十四五”民航建设重点工程,建成投运后,长沙机场将拥有3条跑道、3座航站楼,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田卫国多次到长沙机场改扩建项目工地现场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过去企业对发展指标的考核设定,更多停留在数量、规模的增长层面,党的二十大报告让我更加充分感受到,以后的发展不再是简单地追求规模增长,而是要强调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耕建筑行业近30年,田卫国亲历了建筑业发展模式从传统粗放到绿色建造、快速建造、工业化建造、数字建造等高端建造模式的转型升级,深感建筑行业将进一步走好科技引领绿色发展之路。
绿色工地“别有洞天”
“你放心踩上来,很结实的。”在长沙机场改扩建工程综合交通枢纽项目施工现场,中建五局技术员、博士工作站领头人陈镜丞正在与工友一起检查楼板的水电预留,为楼盖混凝土浇筑、冲刺正负零节点做最后的准备。
“综合交通枢纽被称为机场‘换乘之王’,项目建成后,乘客在米内步行约5分钟即可实现地铁、磁悬浮、城际快线、高铁四类轨道交通及5条轨道线路一站式‘零距离换乘’。”陈镜丞告诉记者,项目采用6种基坑支护形式和多种开挖组织方式进行施工,堪称全国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地下轨道交通施工的“百科全书”。
“我们在施工中运用了绿色建造、快速建造、智慧建造等高端建造模式。”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湖南省劳动模范、中建五局项目安全部主任黄小华介绍,项目引入了智慧工地平台,通过信息化手段对现场施工实施全方位监测,实现数字化管理、智能化生产、生态化协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作为一名青年党员,我将与项目成员一起践行绿色环保理念,把工匠精神融入工作之中,做到每建必优。”黄小华说。
建筑施工“智慧装配”
跟着黄小华的脚步,记者来到综合交通枢纽项目的西停车楼工区,安装工人正在忙着拆卸刚运抵现场的“中建奇配”智慧配电箱。
黄小华表示,为响应国家“双碳”目标要求,中建五局投建了湖南省首个、业内领先的装配式机电工厂,拿下建筑行业首个智慧建造注册商标“中建奇配”。据介绍,“中建奇配”装配式产品提前在工厂预制,随后运送至施工现场安装,这种流水线式的建造效率大幅提升,工期较传统建造方式压缩75%以上。
“零焊接”是“中建奇配”装配式产品的另一法宝,有利于现场环保施工。在怀化市沅陵县的湖南中建奇配科技有限公司装配式机电工厂生产车间内,工作人员高黎明和朱彬正在一体化U型钢生产线上负责水平度测量工作,“借助自动焊接机器人及一体化U型钢自动生产线,我们4个操作工8个小时就能生产出米的成品支架,运到工地就能直接使用。”相较于现场组装的做法,工厂预制的支架在现场可实现“零焊接”,安装速度提高了4倍。
绿色研发“渣土变形”
在长沙地铁一号线北延线秀峰山站施工现场,记者见证了一次神奇的“渣土变形记”。
工地现场,开挖出的地铁盾构渣土,经渣土车倾倒进入设备料仓。经过一系列工艺后,一块块密实规整的砖块,源源不断地从成型设备中运出。“这些砖块可用作路面砖、步道砖等。”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工程师侯亚康告诉记者,这是由中建五局针对盾构开挖渣土处置问题而研发的世界首条盾构渣土原位资源化利用生产线——“中建造石机”。
“地铁项目出渣量大、污染重,一直是绿色建造的大难题。如何将项目出渣进行就地转化,变渣土为建材?中建五局工程创新研究院对全国多地的盾构渣土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年9月,中建造石机在长沙地铁一号线北延线秀峰山站正式应用。”侯亚康介绍,中建造石机实现了盾构渣土的现场处置,并且无废水废气排放,环保高效。
“在服务建筑行业的近30年中,‘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让我印象深刻。”田卫国表示,当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驱动着传统建筑企业向“城市运营服务商”转变,建筑产品从功能性需求向舒适性需求转变,建筑行业也从传统的“按图施工”转变为“工程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面向未来,中建五局将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持续推动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有机结合,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重大项目科技攻关,依托“绿色建造、快速建造、工业化建造、数字建造”等高端建造技术及能力,助力谱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美好篇章。(经济日报记者刘麟谢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