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贾鹏齐鲁壹点记者李梦晴
乐陵市化楼镇丰收党建共同体成立于年5月份,下辖后魏、郑博士、小李等7个自然村,总人口人、党员86名,耕地亩。共同体通过成立合作社、联合社,统一管理运营耕地,打造“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党组织有作为、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丰收之路。
土地联整聚合力。探索“”种植模式,整合共同体内7家合作社共亩耕地,打破各村壁垒,通过“集体耕种+托管服务”方式,统一采购质优价廉的种子、化肥、农药等农用物资,统一制定生产规划和生产标准,统一销售价格,形成规模化种植。按照30%种植玉米、小麦传统作物,50%规模化种植优质粮种,20%种植丹参、线椒等经济作物的模式,同季种植收益单价比传统农作物种植高出0.2元每斤。发展订单农业,对接飞达、希森、星光食品产业园等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降低市场风险,每亩稳定增收元。年,联合社按照一亩地2元的标准二次分红,以实实在在的收入吸引更多群众加入,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联合社种植面积增加至余亩,入社农户增加至余户,群众收益提高15%左右。
资源联用聚后劲。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加大投资力度,修建机耕路、灌溉渠,进行水闸改造,统筹优化共同体内路、桥、水、电、涵等基础配套设施,形成覆盖7个村的高效农业灌溉体系,构建“水成网、沟相连,旱能浇、涝能排”格局。依托后魏、郑博士2处高标准粮仓、晾晒场和大型农机具,统一为片区内土地提供农机、晾晒、存储服务,降低联合社运营成本。用活人才资源,整合各村经济能人,吸引致富能手、农机操作手、种植能手等“土专家”“田秀才”加入,挖掘创业就业岗位余个。与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建设50亩小麦良种繁育试验示范基地,研发冬小麦精播和宽幅精播高产栽培技术,培育高产优质小麦新品种。邀请专家举办农业技术讲座和田头观摩示范32次,累计开展培训16次,培训人数达余人次,推动新品种新技术普及推广。
管理联抓聚人心。健全管理机制,严格按照选举程序推选合作联社理事会及理事长、监事,制定《丰收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章程》,由理事会全面负责合作社经营管理工作。严抓事务监督,制定《丰收村强化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监管意见》,明确共同体党组织书记监管职责,对联合社民主决策、财务管理、资产管理、收益分配落实全程跟踪。建立联合社日常运行、托管服务、账目管理等制度,将联合社事务纳入小微权力清单及“三务公开”“阳光报告会”,定期召开理事会议,共同决策合作联社相关事宜。推动融合发展。积极开展五好家庭、美丽庭院、星级文明户创建等活动,举办“庆丰收”广场舞大赛,加快推进群众对区域的认同感、归属感,培育共同体意识和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