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人口68万,其中农业人口56万,是典型的农业大市。通过精准识别,全市有省定扶贫工作重点村69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
总体来说,重点村及贫困户较多,致贫原因较为复杂,全面脱贫任务较重。精准扶贫以来,乐陵市就牢牢把握精准扶贫、就业先行的工作理念,加大的工作力度。通过公岗脱贫帮扶一批、就近就业安置一批、扶贫车间基地派工一批、京津冀异地转移就业一批、金融扶持创业一批,目前全市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户贫困户人,已有余户实现了就业脱贫。这里的做法是:
创新实施“公岗扶贫+”,实现公岗互助扶贫
技术人员到蔬菜大棚扶贫乐陵市“公岗扶贫+”的具体形式为“一拖七”的互助扶贫模式,即设置开发“养老护理员”这一公益性岗位,一名“养老护理员”最多服务于七个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主要从事贫困家庭的孤寡老人照料、家庭清洁、日用代购、信息沟通、诉求反馈和饮食照料等工作。山东省乐陵市寨头堡乡盖家村47岁的石秀英因身体不好,只能在家务农,一家四口所有开支仅靠丈夫独自承担。去年5月份,乐陵市人社局设置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参加了人社部门组织的专业培训,并顺利通过考核,担任村内孤寡老人的养老护理员。”石秀英高兴地说,“每天固定工作1小时,每月有.8元的稳定收入,感觉日子比过去敞亮多了。”
大力开展贫困劳动力派工服务,实现平台长效扶贫
在各乡镇(街道)成立了贫困劳动力派工服务站。派工服务站的业务范围包括免费提供劳动力登记、用工单位用工需求登记、劳动力技能培训、劳务派遣、职业指导、信息交流、人力资源开发等服务。坚持高标准、求实效,每个服务站配备工作人员2名,设置固定办公场所和标准的办公设施设备,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截至目前,派工服务站累计完成贫困劳动力求职登记人次,派遣贫困劳动力人次,派遣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元以上。
因地制宜发展产业,“扶贫车间”就业扶贫
通过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利用集体闲置土地、房屋等创办“扶贫车间”或扶贫加工点,重点发展符合环保政策、发展潜力较大、操作切实可行的行业,扶贫车间发展坚持“一村一品”,重点吸纳周边贫困人员就业,帮助带动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全市建成“扶贫车间”9个,涉及食品加工、光伏能源、来料加工以及种养植等行业,吸纳就业人数近人,其中贫困劳动力人。
搭建劳务对接平台,实现转移就业脱贫
做好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借力烟台-德州扶贫协作对接的政策优势,与烟台经济开发区达成劳务扶贫对接,签订了《劳动合作框架协议》,充分利用烟台就业岗位丰富多样的优势,为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有劳动能力就业意愿的的贫困人员脱贫致富开拓了思路。另一方面,依托京津冀用工基地,牵头联合4家在乐陵社会声誉好、影响力较大、运作较规范的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与乡镇(街道)签订劳务输出双向对接协议,用工企业定期推送用工信息,定期召开专场招聘会,搭建京津冀和乐陵市劳动力双向选择平台。截至目前已实现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人。
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扶持个人创业脱贫
为帮助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新型经营主体解决产业发展资金的困难,通过深入了解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和金融服务需求,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奶牛代养金融扶贫”项目。截至目前,两家商业银行累计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贷款笔万元,最大限度支持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自主创业和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