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马甲”挥舞着小红旗,站在街头巷尾忙着劝导市民不闯红灯、文明出行;放了学的孩子背着书包舍不得回家,三五成群地在“美德主题公园”里咿咿呀呀的争着朗诵歇脚板凳上的美德标语;而饭早的老人已经溜达出来了,老姐妹几个唠着嗑赶着去家门口的实践站里听医生志愿者讲“养生课”……11月9日19时,华灯初上,枣乡乐陵如寻常一般处处弥漫着这座城市独有的“文明烟火气”。
今年以来,乐陵市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新路径,紧紧围绕群众需求,以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志愿帮扶、典型培树为抓手,通过聚合资源、搭建平台、优化服务打造“和乐同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坚持常态化推进、精细化管理、亲民化服务,让文明实践“沁”入群众生活,美德润城“养”出城市文明风韵。
“声声入心”理论宣讲有实效
截至今年,“小马扎”宣讲团在乐陵已经火了近四年。从最初乐陵市胡家街道尚家村的麦田旁,5名党员拿着马扎走进农户家里宣讲党史故事,到如今发展成为涵盖农技能手、科谱专家、文化能人等领域余人的34支市级“小马扎”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马扎宣讲员”们每周2次挎着马扎、骑着电动车、带着生动的故事,用方言土语把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农民的心里。
今年以来,为持续增强理论宣讲的实效,乐陵市建立起以“和乐同行”志愿服务总队为核心,支各领域、各系统特色志愿服务支队联动的“一呼百应”志愿服务组织体系。依托文明单位“1+1”帮扶村镇、机关单位“共驻共建”居民小区机制,打通志愿服务资源供需双方,实现了“精准宣讲”“点单送讲”。同时,“五老”人员、“小小讲解员”,开展“五讲”活动,即在纪念馆讲、在党支部大讲堂讲、在学生课堂讲、在文化广场讲、在田间地头讲,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好人传好心”志愿星火温暖传递
“大姨,咱骑电动车要在非移动车道上走才安全……”自9月19日开始,“红马甲”们在车流密集的街头巷尾开展文明交通劝导已经持续了近三个月,超过名志愿者走上街头传递文明礼让的“行路礼”。
“好人灯塔”点亮凡人善举。乐陵市在推进构建“志愿之城”的进程中,注重发挥身边好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依托休闲广场、主题公园等群众爱去、乐去的文化娱乐场所打造50余处“道德广场”“美德公园”,展示好人事迹,营造向好氛围。同时,组建“身边好人”志愿服务队,依托社区打造的“和乐小亭”“好邻居”家庭站等阵地开展“百姓故事会”“文明故事大家讲”等分享交流会。常态化在文明实践阵地开展“爱心义剪”“公益照相”等志愿服务活动,以“好人行好事”传递志愿服务星火。
在“好人精神”的引领下,越来越多平凡市民,开始接过“好人”的接力棒。截至目前,乐陵市共有注册志愿者8.5万余人,注册志愿服务团队个,全领域开展志愿服务场次,开展防疫相关活动余场次,服务总时长91万小时。志愿服务的触角多领域延伸,在疫情防控、文明创建、营商环境提升、社会基层治理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构建出“人人参与、志愿治城”的共建共享格局。
“阵地如家”满是人间温情
“能写作业、能读书画画、能跟志愿者妈妈学剪纸,还有一起玩耍的小朋友,这里就像一个温暖的家!”在7岁的王雨桐心里,建在小区楼下的市中街道文明实践所里的“爱童小屋”是无比温暖的存在。而像这样的“大家庭”在乐陵遍布城乡。
乐陵市织密阵地、优化服务“两手抓”,在全市打造57个文明实践阵地、16个实践所、行政村实践所、9个城市社区实践站覆盖城乡的基础上,充分融合资源,在商业区、居民区、学区等“双区交汇”处建立35家志愿服务“聚”乐部,依托社区纳凉亭、文化广场打造了处“和乐小亭”,家“好邻居”家庭站。特色阵地的交叉辐射在全市构建出“出门有服务、随处践文明”的5分钟志愿服务圈,真正把阵地建到了“家门口”。
为给群众在“家门口”提供“家服务”,乐陵市争取上级资金万,发挥“星级评比、以奖代补”的作用,对阵地进行提档升级,各实践阵地根据群众需求开展实践功能、服务内容的升级改造。“非遗特色工作室”“红剧场”“暖心食堂”“爱童小屋”……等极具特色的阵地功能室精准对接群众需求,通过实施“益起同行”志愿服务机制,各领域的特色志愿服务队“对号入座”开展群众“对胃口”的志愿服务,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营造出其乐融融的“家”氛围。
(大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刘蔷薇记者贺莹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