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难忘桓台路及大高楼

北京青春痘医院哪最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3162.html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至年末,我家在市北区桓台路居住达二十五年之久。那是我的锦瑟华年,那是老市北的中心区域,那是抹不去的记忆。每每想起在那里的点点滴滴,总不免心潮起伏,仿佛平静的水面泛起道道涟漪。

当时,我家住在桓台路67号。一座米黄色日式建筑,座落于桓台路(北侧)与铁山路(东侧)交汇处。楼高五层,所处位置地势高,占地面积也较大,在周边老建筑群中犹如鹤立鸡群,俨然一庞然大物。它由此得了一个雅号——大高楼。

这个雅号的由来恐怕得追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它刚建成时期,一提起“大高楼”,周围的老住户无人不晓。从大门洞进去后,是一个四周都有房子的里院,楼上楼下共居住着四十余户人家,有工人、教师、警察等。那时住房条件都比较简陋,私密性远不如后来的套房,大家进进出出,天天见面,总会亲切地招呼着:“上班去?,吃了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童稚孩提,大家和谐相处,互有照应,虽不是一家人,却亲如一家人。

我家住在二楼一个单元内,居住面积仅有14平方米。由于地势坡度缘故,从桓台路大门进入是二楼,而室内朝铁山路的大窗离地面却仅有一米之高,抬腿迈过窗台便站在了铁山路上。家虽小,但解决了妻子上班远的问题,感觉非常温馨。

住进去的头几年,做饭用火全靠生煤炉。那时需凭煤证到指定煤店按量购煤,我家生活用煤归铁山路煤店供应,它离我家不足百米。通常每次买斤煤搬至窗下,从窗户递进屋内,然后移到门外的过道上。

我还时常在桓台路或铁山路的路边劈木柴用以生炉子。后来,有了罐装煤气,我用角钢、木料等在窗外墙体上打造了一个封闭式小凉台,放上煤气罐和灶具,便成了一个简易小“厨房”。小凉台连着室内窗台,日式房屋40厘米宽的实木大窗台正好用来当案板,两扇大窗是横向拉动的,拉开窗就是煤气灶,炒菜做饭甚是方便。

记得窗下铁山路上经常有些人在下棋,每当我家炒菜声音响起时,就会有人好奇地抬头看过来,间或能听到有人嚷嚷:“哟,这里怎么还吱啦锅子呢?”我和妻子便在屋里偷着乐。

为充分利用室内空间,我还在屋里搭了一个6平方米的吊铺,能放置很多东西。我女儿4、5岁时,吊铺便成了她的“卧室”,直至小学毕业。这个单元内连同我家一共住了三户人家,邻居徐大娘脾气暴躁一些,我和妻子都能理解她,设法适应她。有时不免会因琐事产生一些小矛盾,但都是暂时的,就像亲人吵架一样,恼不多时。

平时我和妻子下班回家较晚,我女儿上小学时属“脖子上挂钥匙”一族,放学后自己回家,在屋里做作业。有一次,女儿的一个同学忘了记作业了,他妈妈来到我们单元门口,想到我家问问我女儿作业内容。徐大娘正在单元门口处的厨房做饭,那位妈妈说明来意后就想往里进,徐大娘一口回绝了她:“不中!不中!她妈妈、爸爸没回来,谁也不能进去!”那位妈妈哭笑不得,只好作罢。

桓台路东段地势呈东向西逐渐走高趋势,“大高楼”处于一个坡顶位置。从我们楼洞出来,往东向下望去,居高临下之感非常强烈,视线近处一段长约50米的陡坡路,全是用马牙石铺成的,颇具欧陆风情,韵味十足。

再向下面远处看,但见人头攒动,熙熙攘攘,这就是闻名岛城的博兴路农贸市场。这个市场纵横于乐陵路、博兴路、益都路、桓台路、邹平路之间,面积近平方米,有业户余家,各种蔬菜水果、肉类海鲜、副食品、日用生活品,应有尽有。附近居民买菜割肉,这里是首选,更有许多远处的市民慕名来此逛街购物。

闲暇时,我经常挤进博兴路市场,看卖的、买的人间百态,顺便买点中意的菜蔬果品等,饶有趣味。与博兴路相交的邹平路上,也有市场的一小部分,多是些卖日用杂货品的。邹平路很短,东西两端分别交于辽宁路、淄川路,中间与益都路、博兴路、乐陵路相交,总长度至多米。它平行于桓台路,同桓台路一样,也是自东向西步步上坡。

记得在较高处路段南侧有一小啤酒馆,门楣上方墙上写有“啤酒酒肴”四个字,屋内面积也就是6平方米的样子,没有座位,只有一长条柜台,长年卖青岛鲜啤酒,兼有烧肉、鱼干等简单洒肴。常有三三两两的人,用罐头瓶子或茶缸子、玻璃杯等盛着啤酒,在门外站着或坐在马路牙子上,一边惬意地呷着啤酒,一边海阔天空地聊着。

在邹平路下端,是路公交车终点站,我经常在此乘车到胜利桥再换9路车去李村看望母亲。

从“大高楼”沿铁山路向南走约米,一座漂亮的日式楼房映入眼帘。这就是青岛市妇幼保健院,是全市妇女及幼儿治疗保健中心。后于医院合并成立了新医院,总部迁到了辽阳西路新址,这里改为一处分院。

在妇幼保健院处与铁山路交汇的一条路即章丘路。章丘路上有一家闻名岛城的面馆——马家拉面馆,位于章丘路与辽宁路交汇处,店内每一个细节都彰显着纯正的清真格调。这个面馆的牛肉拉面倍受青睐,每到饭时一座难求。店内曾留下诸多国内外名人的足迹。

章丘路东端穿过辽宁路与吉林路相连,那里有一个贮水山公园的便门,此门鲜有人知,进进出出的多是些本地人。节假日或下班后,我与妻子经常带女儿从这个门进入贮水山公园游玩。贮水山东西两个山峰远看很像一个马鞍,所以古称马鞍山。德占青岛时,在半山腰修建贮水池,因而得名贮水山。日占青岛时期,在山下修建“日本神社”,人们称之为“日本大庙”,故又有“大庙山”之称谓。

时至今日,许多老青岛人仍习惯称之为“大庙山”。年,市北区政府将贮水山辟建为儿童公园,年正式命名为“青岛儿童公园”。建有儿童乐园、十二属像小公园等,里面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公园内植被茂密,郁郁葱葱,多条石径穿过树林拾阶而上,通达山顶,平阔处设有各种健身器材,引得许多市民来此休闲健身。

随着城市发展改造,“大高楼”所在的老建筑群已不复存在,原址上建起了一栋栋新式住宅楼,于年峻工,成为一个面貌全新的住宅小区。楼下两层为商业网点,博兴路农贸市场退路进室时搬迁至此。起初名为“乐陵路农贸市场”,后于年改建为“小鲍岛民俗文化城”,内外装潢风格呈古香古色格调,庄重典雅,文化味十足。

“城”内商铺鳞次栉比,走道阡陌纵横,果蔬、生鲜、餐饮、日用生活品等一应俱全。每家业户一个窗口,整洁有序,购物环境大上档次,今非昔比。到这里休闲采购,品尝美食,的确是一件十分惬意的事情。

岁月荏苒,光阴似箭。转眼间,我搬离老市北区已有十三年了,后来很少再去。如今,辽宁路一带早已发展成为闻名遐迩的科技信息城,偶尔路过那里,发现老建筑几乎没有了,映入眼帘的是一幢幢摩天大厦,车水马龙,游人如织。老市北真的是青春焕发,活力四射!

哦,我魂牵梦绕的老市北哟!你如此靓丽、风姿绰约,叫我怎能不赞叹!难忘市北,难忘心中老市北的那处“大高楼”!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