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对于山东省和河南省来说,在地理位置上非常贴近,同处于黄河流域。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这两个省都处在中原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就山东省下辖的阳信县和河南省下辖的信阳市,这一县一市的名字正好倒过来了。就阳信县来说,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河之阳而得名。就信阳市来说,历史上因为避皇帝名讳,所以改为信阳这一地名。
信阳市
一方面,就信阳市来说,为河南省下辖的地级市。信阳古称义阳、弋阳、申州,又名申城,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东连安徽,南接湖北,为三省通衢,是江淮河汉之间的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信阳也是北方与南方交接处,是南北方的过渡地带,也即“不南不北”之地,所以素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信阳有着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形成了信阳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历史文化。
早在汉朝时期,今信阳市一带隶属于义阳县等建制。三国及东晋末分别为弋阳郡、义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北宋时期,因为避宋朝皇帝赵光义的名讳,所以改义阳为信阳。明朝时期,信阳县辖境相当今河南省罗山、信阳等县市地。清朝这一历史阶段,设立信阳州,领辖罗山县,隶属于河南省。年6月9日,撤销信阳地区和县级信阳市、信阳县,开始设立地级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如今,信阳市总面积达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为万人。
阳信县
另一方面,就阳信县来说,隶属于山东省地级滨州市。阳信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5-.52,北纬37.26-37.43,县境南北长26.5公里,东西宽48.5公里,总面积.49平方公里。公元前年,西汉朝廷在该地区设立阳信县。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阳信县因汉代名将韩信自燕伐齐屯兵古笃河之阳而得名。由此,自公元前年建县,阳信县的建县历史已经超过年了。东汉延康元年(年)改属乐陵郡。曹魏时沿之。唐贞观八年(年)阳信县改属德州。
最后,五代属棣州。北宋建立后,阳信县属河北东路棣州。金国占据河南、山东等中原地区后,阳信县属山东东路棣州。元朝时期,推行行省制,阳信县属中书省济南路棣州。明清这一历史阶段,阳信县隶属于山东省武定府。年3月,阳信县隶属于滨州地区。年,撤销滨州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阳信县属之至今。如今,阳信县下辖2个街道、7个镇、1个乡,总人口约为47万人。
文/情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