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无核小枣盛产于山东乐陵一带。为什么这儿的枣没有核呢?传说早年间,乐陵有个很有才华而且十分谦虚的青年。有一次,他到郊外踏青,遇上大王的公主,两人一见倾心,深深相爱了。大王知道后,要亲自见见这青年。
这一天,青年被领进了大王的“养神阁”。大王见青年谈吐大方,彬彬有礼,已有几分满意,只是不知他的德才究竟如何,于是便想考考他。大王指着楼阁正中一幅画问道:“你看,这画作得如何?”青年起身一看,见是一幅“红枣”图一一一丈多长的宣纸上,仅仅画着一颗小红枣。青年说:“这画也值得挂在中堂吗?”大王见他没有看出这画的高明所在,便命人抬来一坛清水,亲自留起一勺,泼到了红枣上。只见红枣渐渐不见了;在原先画红枣的地方出现了一棵小苗苗。大王又留起一勺水泼上,小苗苗“唰唰”地长成了大枣树;枣树又“沙沙”地发了芽,生了叶,开了花,结了果,沉甸甸的大红枣把树枝都压弯了,整个养神阁充满了一片枣香!
大王喜滋滋地走上前,拽起画轴轻轻一抖,画面马上恢复了原样——只剩一颗小红枣!大王微笑地捻着胡须,看着青年。谁知那青年却说:“要论挂在墙上欣赏,这“红枣’就不如墙角那“翠竹’了。大王何不换一换?”
大王一听,气啊!这青年要我把挂在中堂两年多的爱画移到墙角,真是不学无术,狂妄至极!
青年见大王气成了大红脸,心里不免着急起来,忙深深施了一礼:“大王,我是说……”
“哼!”大王打断了他的话,一声高叫,“送客!”就这样,那青年被轰出了宫门!
公主不知是怎么回事,迎上前来。大王正气在火口上,指着女儿骂道“贱才,竟与一个无德无才、飞扬跋扈的小人相爱!"公主一听,急得直躲脚:“爹爹,他哪里不好哇?”
“不——虚——心!”
公主深知父亲最厌恶青年不虚心,如今听到这话,不由得心头一顿“噗通”跪倒在父亲面前,声泪俱下,口口声声求父亲成全他们!
大王见女儿竟这样痴心,气得浑身发抖,拍着桌子说:“贱才,你胆敢再与那小人见面,乱棍打死!”随即,又命人将公主严严地看管起来。
那青年呢,自从被大王驱逐出宫后,茶不思、饭不想,整天思念着公主。后来又听到公主被关的消息,更是心如火焚!他跑到皇宫旁一座土丘上踮着双脚向宫内张望。不知望了多少个日日夜夜,终于渐渐倒在了地上再也没有起来。人们同情他,就把他的尸体掩埋在那座土丘上。
谁知第二年,他的坟上长出了一棵树苗,样子很象当地的枣树,还结出了许多大红枣哩!
再说大王知道青年已经死去,就把公主给放了。公主伤心地跑到青年坟上放声恸哭!正哭着,忽见一颗红枣落到她的脚前,“啪”地摔成了三瓣儿。公主捡起来一看:奇怪,这枣子怎么没有核呀?又摘下几颗,掰开一看,还是无核!公主这才恍然大悟:他,是“虚心”的啊!
公主捧着“虚心枣”,含泪跑到父亲跟前,说:“父王,你说那青年不虚心,看,这就是他的化身!"
大王接过一看,的确是“虚心”,就把那天看画的事讲了一遍。公主当即捶胸顿足,失声大哭.“父王,你……你不知道,这就是他画的呀!”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块手绢,递到大王面前:“你看,这上面还有他画的红枣呢!”
大王接过一看,这才知道是自己错了。他双手捧着虚心枣,悔恨交集。当下命人将枣树移到宫中,并叫人精心护理!
还有人说,枣,在这之前并不叫“枣”。就是因为这位大王把虚心枣树移进宫后,为了让它最早领受春光,才给它取名叫枣(早)!可它却仍然很虚心。每年,都要等桃树、杏树生出绿叶,开出花,它才慢侵发芽,从不争春!
直到今天,虚心枣还继续保持这种美德。它,就是今天的无核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