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勰画像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彭城王勰,字彦和。少而岐嶷,姿性不群。太和九年,封始平王。敏而耽学,不舍昼夜。
勰政崇宽裕,丝毫不犯,淮南士庶,追其余惠,至今思之。初,勰之定寿春也,获萧宝卷汝阴太守王果数人,勰倾衿礼之,常参坐席。果承间进曰:“果等契阔生平,皓首播越,顾瞻西夕,余光几何。今遭圣化,正应力兹愚老,申展尺寸,但在南百口,生死分张,乞还江外,以申德泽。”勰矜而许之,其为远人所怀如此。
勰至京师,世宗临东堂引见,诏勰曰:“比凤皇未至苍黎二化故仰屈尊谟绥怀边附而寇竖昏迷敢斗淮楚叔父英略高明应机殄定凯旋今辰伏慰悲伫。”勰谢曰:“臣忝充戎帅,抚安新故,而不能宣武导恩,威怀遐迩。致小竖伯之,驱率蚁徒,侵扰边堡。非唯仰惭天颜,实亦俯愧朝列。春秋责帅,臣实当之。赖陛下慈深舍过,故使愚臣获免罪责。”勰雅好恬素,不以势利婴心。高祖重其事干,絷维不许。虽临崩遗诏,复世宗留连,每乖情愿,常凄然叹息。以诏旨殷勤,僶俛应命。
性仁孝,言于朝廷,以其舅潘僧固为冀州乐陵太守。京兆王愉构逆,僧固见逼从之。尚书令高肇性既凶愎,贼害贤俊。又肇之兄女,入为夫人。顺皇后崩,世宗欲以为后,勰固执以为不可。肇于是屡谮勰于世宗,世宗不纳。因僧固之同愉逆,肇诬勰北与愉通,南招蛮贼。永平元年九月,勰及诸王宴于禁中,至夜,元珍将武士赍毒酒而至。向晨,以褥裹尸,舆从屏门而出,载尸归第,云王因饮而薨。及肇以罪见杀,论者知有报应焉。世宗为举哀于东堂。
(选自《魏书·元勰传》,有删减)
彭城王元勰,字彦和。自幼聪慧,资质不同常人。太和九年,封为始平王。他机敏而特别好学,不舍昼夜。
元勰行政崇尚宽大,丝毫不侵犯,淮水以南的官吏民众,追述他留下的恩惠,至今思念他。起初,元勰平定寿春时,擒获萧宝卷的汝阴太守王果等几人,元勰诚挚地礼待他们,时常让他们参与同坐。王果利用闲暇进言说:“我们几人长期分离,白头流亡,回头瞻望西方的夕阳,剩下的光阴不多。现在遭遇圣人教化,正应尽自己的愚笨高龄,施展微小的才能,不过在南方家中百人,生死分离,乞求回到长江南,来展示魏国的恩泽。”元勰同情而答应他们。元勰就是这样地为远方人所思念。
元勰到达京城,世宗前往东堂接见,诏令元勰说:“近来凤凰没到,为苍生黎民的教化,所以委屈尊贵的谋略,安抚怀柔边境归附者,然而敌寇昏乱迷惑,竟敢在淮楚地区交战。叔父策略高明,随机消灭平定他们,在今日凯旋,足以慰藉悲伤的思念。”元勰道谢说:“臣下愧任主帅,安抚新旧归附的人,而不能宣扬军威导以恩德,以威风怀柔远近。以致小贼伯之,驱赶带领部众,侵犯边境城堡。不仅上惭陛下,实在也下愧朝官。《春秋》中指责主帅,臣下实在相应。仰赖陛下仁慈深厚舍弃罪过,所以使愚臣得以免去罪责。”元勰一向喜好恬静,不被权势利益牵绊自己的内心。高祖看重他的办事能力,挽留他不同意。虽然逝世前留下遗诏,世宗又挽留,元勰每每违背心愿。他时常悲伤叹息,而因为诏书旨意殷切,就勉为其难接受任命。
元勰性格仁慈孝顺,禀报朝廷,任命他的舅舅潘僧固为冀州乐陵太守。京兆王元愉作乱,僧固受逼迫顺从他。尚书令高肇性格凶残刚愎,杀害贤明杰出人士。另外高肇哥哥的女儿,入宫为夫人,顺皇后逝世,世宗想立她为皇后,元勰坚持认为不可以。高肇于是在世宗面前屡次诬陷元勰,世宗不听从。因僧固附和元愉作乱,高肇诬蔑元勰北和元愉勾结,南面招集蛮人贼寇。永平元年九月,元勰及众位王侯在宫中饮宴,到了夜晚,元珍带着武士送毒酒前来。到了早晨,用被褥裹尸体,装在车上从小门出来,载着尸体回到第宅,说是王因饮酒而死。等到高肇因罪被杀,议论的人知道是有报应的,世宗在东堂为元勰发布丧事。
尉迟运传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纲之子也。少强济,志在立功。魏大统十六年,以父勋封安喜县侯,邑一千户。孝闵帝践阼,授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俄而帝废,朝议欲尊立世宗,乃令运奉迎于岐州。以预定策勋,进爵周城县公,增邑五百户。保定四年,出为陇州刺史。地带汧、渭,民俗难治。运垂情抚纳,甚得时誉。运既职兼文武,甚见委任。齐将斛律明月寇汾北,运从齐公宪御之,攻拔其伏龙城。进爵广业郡公,增邑八百户。
建德元年,授右侍伯,转右司卫。时宣帝在东宫,亲狎谄佞,数有罪失。高祖于朝臣内选忠谅鲠正者以匡弼之。于是以运为右宫正。二年,帝幸云阳宫,又令运以本官兼司武,与长孙览辅皇太子居守。俄而卫剌王直作乱率其党袭肃章门览惧走行在所运时偶在门中直兵奄至不暇命左右乃手自阖门。直党与运争门,斫伤运手指,仅而得闭。直既不得入,乃纵火烧门。运惧火尽,直党得进,乃取宫中材木及床等以益火,更以膏油灌之,火势转炽。久之,直不得进,乃退。运率留守兵,因其退以击之,直大败而走。是日微运,宫中已不守矣。高祖嘉之,授大将军,赐以直田宅、妓乐、金帛、车马及什物等,不可胜数。
宣帝即位,授上柱国。运之为宫正也,数进谏于帝。帝不能纳,反疏忌之。时运又与王轨、宇文孝伯等皆为高祖所亲待,轨屡言帝失于高祖。帝谓运预其事,愈更衔之。及轨被诛,运惧及于祸,问计于宇文孝伯。寻而得出为秦州总管,然运至州,犹惧不免。大象元年二月,遂以忧薨于州,时年四十一。
(节选自《周书·尉迟运传》)
尉迟运,大司空、吴国公尉迟纲之子。年少即精明干练,立志要立下功劳。魏大统十六年,因为其父的功勋封为安喜县侯,食邑一千户。孝闵帝登基,授任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不久皇帝被废,朝廷商议尊立世宗为帝,于是令尉迟运到岐州奉迎世宗回朝。以参预策立世宗的功勋,爵位进为周城县公,增加五百户食邑。保定四年,出朝任陇州刺史。该州连接汧、渭,百姓难以治理。尉迟运亲自安抚接纳,当时人十分称颂。尉迟运任职兼文武之官,很受器重。齐国将领斛律明月侵犯汾北,尉迟运随从齐公宇文宪率军抗击,攻拔其伏龙城。进爵位为广业郡公,增加八百户食邑。
建德元年,授任右侍伯,转任右司卫。当时宣帝为东宫太子,亲近一些小人,多次有罪过。高祖于朝臣内选择忠谅鲠正的大臣辅导匡正太子。于是委任尉迟运为右宫正。二年,帝前往云阳宫,又下令尉迟运以本官身分兼任司武,与长孙览辅助皇太子留守京都。不久,卫剌王宇文直作乱,率领党徒攻打肃章门。
长孙览害怕,逃往行在所。尉迟运正好在门内,宇文直率兵突然来到,来不及对左右人下令,自己亲手关门。宇文直部众与尉迟运争斗,砍伤尉迟运手指,终于将门关上。宇文直进不了门,便纵火烧门。尉迟运害怕火灭后,宇文直等能进门,下令将宫中木材和床等可以烧的都投入火中加大火势,又以膏油灌入火中,火势很猛。很长时间,宇文直不能入门,于是退走。尉迟运率领留守的军队,乘宇文直退走而追击,宇文直大败而逃。当时若不是尉迟运,皇宫可能失守。高祖加以嘉奖,授任大将军,赐给他宇文直的土地住宅、妓乐、金帛、车马和其他东西等,不可胜数。
宣帝即位,授任上柱国。尉迟运任宫正时,常对宣帝加以劝谏。宣帝不能接纳,反而疏远猜忌他。当时尉迟运又与王轨、宇文孝伯等人都受到高祖的亲近,王轨常将皇帝的过失告知高祖。宣帝认为尉迟运参与此事,更为怀恨。王轨被诛死,尉迟运害怕遭灾祸,请教宇文孝伯如何处理。不久获准出朝任秦州总管,不过尉迟运虽然到州任职,还是十分担心不免于难。大象元年二月,由于担忧而在州刺史任上死去,当时四十一岁。
何继筠传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福进,历事后唐至周,累官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继筠幼时与群儿戏,必分行伍为战阵之象。晋初,补殿直。周祖讨三叛,表继筠从行。贼平,改供奉官。
广顺初,福进镇真定,署衙内都校,尝领偏师出土门,与并人战,斩首数千级,以功领钦州刺史。契丹将高模翰率二千骑扰深、冀,以苇筏度胡卢河。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兵拒之,至武强,获老稚千余人,模翰遁去。俄随福进入朝,为内殿直都知。福进卒,起复,为濮州刺史,领兵戍静安军。契丹内侵,继筠逆击败之,改棣州刺史。世宗征瓦桥关,命继筠以所部兵出百井道,破并人数千众。恭帝即位,以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以继筠充使。三年,命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昭义节度李继勋等征太原,以继筠为先锋部署。至涡河,与并人遇,击走之,夺汾河桥,败其众于城下,获马五百匹,擒其将张环、石赟以献。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援继筠时屯兵阳曲县驿召至行在所授以方略命将精骑数千赴石岭关拒契丹谓之曰:“翌日亭午,俟卿来奏捷也。”至期,帝御北台以俟。
见一骑自北来,亟遣逆问之,乃继筠子承睿来献捷。生擒刺史二人,获生口百余,斩首千余级,马七百余匹,器甲甚众。初,并人恃契丹为声援,及捷奏,太祖命以所获首级、铠甲示城下,并人丧气。继筠以功拜建武军节度、判棣州。三年,来朝,诏赐鞍马、戎杖,令戍边。四年秋,来朝,疽发背。车驾幸其第,锡赍甚厚。未几,卒,年五十一。帝亲临之,为之流涕,从容谓侍臣曰:“继筠捍边有功,朕不早授方镇者,虑其数奇耳。今才领节制,果至沦没,良可惜也。”赠侍中,赙(音fù,送布帛财物助人办丧事)绢五百匹,中使护丧,令以生平所佩剑及介胄同葬。
继筠深沉有智略,前后备边二十年,与士卒同甘苦,得其死力。善揣边情,边人畏伏,多画像祠之。
(节选自《宋史·何继筠传》)
何继筠,字化龙,河南人。父亲何福进,历官后唐到后周,多次升官至忠武、成德、天平三节度使。何继筠幼时与儿童们游戏,必定把儿童们分成两军作战列阵的样子。晋初年,被增补为殿直。周祖讨伐三叛,上表推荐何继筠随行。叛贼平定后,何继筠改任供奉官。
广顺初年,何福进镇守真定,安排何继筠做了衙内都校,曾经率领偏师出土门,与并军作战,斩首数千级,因为有功担任了钦州刺史。契丹将领高模翰率领二千骑兵侵扰深州、冀州,用芦苇做成筏渡过胡卢河。何继筠与虎捷都指挥使刘诚诲率领军队抵御他们,到了武强,俘获契丹老幼一千多人,高模翰逃走。不久,随何福进入朝,担任了内殿直都知。何福进死了,何继筠服丧未满便被起用,担任了濮洲刺史,领兵戍守静安军。契丹入侵内地,何继筠迎击并打败了他们,后改任棣州刺史。世宗征伐瓦桥关,命令何继筠统领军队从百井路出击,打败并军数千人。恭帝即位,任命他为西北面行营都监。
建隆二年,升棣州为团练州,命何继筠担任团练使。三年,任命何继筠为关南兵马都监。乾德四年,加官本州防御使。开宝元年秋,命令昭义节度使李继勋等征伐太原,任命何继筠为先锋部署。到了涡河,与并军相遇,打跑了他们,夺取了汾河桥,在城下打败他们的军队,缴获马五百匹,捉住他们的将领张环、石赟来进献。
二年春,太祖亲征晋阳,契丹来增援。何继筠当时驻兵阳曲县,急召他到太祖所在地,授以计谋策略,命令率领精锐骑兵几千人赶赴石岭关抵御契丹,对他说:“明天正午,等你来送捷报。”到了期限,太祖到北台等候。见一个骑马的人从北边奔来,急忙派人迎上去询问,原来是何继筠的儿子何承睿来献捷报。活捉刺史二人,俘虏一百多人,斩首一千余级,缴获马七百多匹和很多的兵器铠甲。起初,并军依靠契丹作为自己的声援,捷报上奏后,太祖命令用所获得的首级、铠甲在城下示众,并军(于是)丧失士气。何继筠因为立功升为建武军节度使、判棣州。
开宝三年,何继筠来朝,皇帝下诏赏赐鞍马、戎杖,命令戍守边疆。四年秋,来朝,背上生了毒疮。皇帝亲自到他的住宅看望,还赏赐了很多。不久,何继筠便去世了,享年五十一岁。皇帝亲自吊唁,为他流泪,并从容地对侍臣说:“何继筠捍卫边疆有功,我不早授以藩镇之职的原因,就是担心他会遭遇一些奇特不幸的事情啊。如今刚刚担任节度使,果然就遭遇死亡,实在可惜啊。”于是赠官侍中,助丧绢五百匹,由中使(宦官)护丧,命令把他生平所佩带的剑以及铠甲、帽盔一同埋葬。
何继筠深沉有智谋,前后守边二十年,与士兵同甘共苦,得到他们以死效力。他善于揣度边境的情势,边境人民很是敬畏佩服,很多人还画下他的像来供奉他。
#我要上头条##文言文##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