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暑节气经典古诗悦读宋吕颐浩襄城大热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约花多少钱 https://m.39.net/pf/a_4629682.html

《襄城大热喜雨》

宋.吕颐浩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

俄然飘细雨,快矣濯清风。

变化谁能测,炎凉迥不同。

马前襄汉路,山色有无中。

作者介绍

宋.吕颐浩(年-年),字元直,齐州(今山东省济南市)人,祖籍沧州乐陵县(今山东省德州市)。绍圣元年(年)进士,南宋初年宰相。列昭勋阁二十四功臣。著有《忠穆集》《吕忠穆公奏议》《燕魏杂记》等。

译文

大暑这天正是潮湿闷热的时候,云层涌起,乌云密布,突然间遮蔽了整个天空。

一会儿,天空间就飘起了细雨,很快,阵阵清凉的风吹来。

这种天气的急剧变化又有谁能预测?炎热和清凉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时节的气候。

在蒙蒙细雨中,遥望前面的漫漫长路,远山在若有若无之中。

注释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农历六月中,阳历七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一般为我国气候最热的时候。《逸周书.周月》:“夏三月中气:小满,夏至,大暑。”。

方:副词,才、始。如:“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梦方醒”。

蒸湿:热而潮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抱香履》:“(抱香履)夏月纳之,可御蒸湿之气,出扶南大秦诸国。”;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南方春夏梅雨蒸湿,墨皆胶败,滞笔而无光。”;《明史.成祖纪一》:“时燕连失大将,淮土盛暑蒸湿,诸将请休军小河东,就麦观衅。”。

云兴:云起。《诗.曹风.候人》“薈兮蔚兮,南山朝隮”,毛传:“薈、蔚,云兴貌。”;唐.韦应物《答刘西曹》诗:“篇翰如云兴,京洛颇优游。”;宋.陆游《舟中》诗:“云兴山叠见,海近地势坼。”

忽:副词,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俄然:俄,音[é];俄然,一会儿,极短暂的时间,突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胡蝶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唐.韩愈《落齿》诗:“去年落一牙,今年落一齿。俄然落六七,落势殊未已。”

濯:音[zhuó],动词,洗涤、清洗。《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

这是一首写大暑节气的即景诗,描写了襄城逢雨的场景,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之情。整首诗来看,从雨前写到雨后,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夏雨图,读后倍感清凉。

“大暑方蒸湿,云兴忽蔽空。”,首联写的是襄城遇雨的环境氛围:前一句点明了节令“大暑”,大暑这天正是潮湿闷热的时候;后一句则渲染了大雨来临前的乌云变幻,云层涌起,乌云密布,突然间遮蔽了整个天空。上一句的“方”,下一句的“忽”,都是为了强调天气变化的突然性。

“俄然飘细雨,快矣濯清风。”,颔联描绘的是一幅清风骤雨的画面:一会儿,天空间就飘起了细雨,很快,阵阵清凉的风吹来。一个“快”字,既写了雨,同时也是诗人的心情写照。炎炎酷暑,漫漫旅途中,有一场雨,洗去夏日的酷热;遇一场风,吹来秋天的清凉;襄城大热逢雨,岂不快哉!

“变化谁能测,炎凉迥不同。”,颈联转入议论,“这种天气的急剧变化又有谁能预测?炎热和清凉毕竟是两个完全不同时节的气候”,突出了夏雨变幻莫测的特点。

“马前襄汉路,山色有无中。”,尾联以抒写感受作结:在蒙蒙细雨中,遥望前面的漫漫长路,远山在若有若无之中。尾句以王维的诗句“山色有无中”作结,意境深渊,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7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