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26日,曾经做过张之洞幕僚的樊增祥,给张之洞写了一封信,汇报了京城官场的最新情况。
张之洞樊增祥提到,有人进京后,对军机大臣进行贿赂:“馈大圣六百(大圣见面不道谢),相王半之(道谢不见面),汶长二百(见面道谢),北池一百(见面再三道谢),其腰系战裙者,则了不过问矣,时人以为得法。”
这里的大圣、相王、汶长、北池、腰系战裙者,分别指的是孙毓汶、礼亲王世铎、许庚身、张之万、额勒和布。在这5位军机大臣里,世铎是铁帽子王,额勒和布是武英殿大学士,张之万是东阁大学士,许庚身是被誉为“天官”的吏部尚书,孙毓汶何德何能,竟然收的钱最多,是世铎的两倍?
军机处这是因为,孙毓汶当时正得到慈禧太后的信任,掌握实权,神通广大,在军机处隐然超过了礼亲王世铎。这从他的外号“大圣”就可以看出端倪。
孙毓汶,字莱山,山东济州人,生于年,年考中进士,并获得榜眼称号。那一年的状元被江苏常熟人翁同龢获得。孙毓汶最初仕途不顺,年在办理团练时,因为拒绝交纳捐税,遭到革职遣戍的处罚。年,孙毓汶拿出一笔钱来充作军饷,得以官复原职,重新回到官场,累迁至工部左侍郎。
孙毓汶年,慈禧太后以恭亲王奕訢“委靡因循”为由,免除了他一切职务,并将恭亲王的原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4人全部赶出军机处,换上6位新人,分别是世铎、额勒和布、阎敬铭、张之万、孙毓汶、许庚身。
这6人中,领班军机大臣世铎遇事模棱两可,没有主见。额勒和布为人讷讷寡言,不愿出头。阎敬铭不久后辞职。张之万年龄最长,已有73岁,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军机处便由孙毓汶担任主笔。
孙毓汶毕竟是榜眼出身,文笔很好,与醇亲王奕譞关系极好,很快就成为慈禧太后跟前的大红人。不仅如此,孙毓汶还主动巴结了大太监李莲英,与他结为兄弟。在慈禧太后、醇亲王奕譞、李莲英等人的庇护下,孙毓汶权倾朝野,连光绪皇帝都不看在眼里,“视皇上如虚器焉”。
慈禧太后这里有一个故事。
年,李鸿章与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后,光绪皇帝犹豫不决,不想批准和约,打算毁约再战。孙毓汶主张尽快批准和约,威胁道:“前线屡战屡败,皇上如不签约.则矮人将犯京师,奈何?”
光绪皇帝斥责:“前敌屡败,皆由赏罚不严所致。此约关系重大,汝欲逼朕签约不成?应先请太后懿旨,再作定夺。”
光绪皇帝然而,老于世故的慈禧太后怎么会在这件事上表态呢?慈禧太后让内监传懿旨说:“今日偶感冒,不能见,一切请皇帝旨办理。”最终,在孙毓汶的一再逼迫下,光绪皇帝不得不在5月2日批准了《马关条约》。
孙毓汶不但像孙悟空那样神通广大,还善于变化,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嘴脸。唯一不便的是贪得无厌的性格。
文章开头说过,有人送孙毓汶两银子。这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足以在京城买上一座不错的房子。孙毓汶却不以为然,“屈尊”见了那人一面,连道谢之类的话都舍不得说。这是因为,孙毓汶见惯了大钱,区区几百两银子,还真不入他的法眼。
清朝北京黄毓恩多年担任福建夔州知府,有望升迁为福建按察使。黄毓恩给孙毓汶送了一笔钱,孙毓汶直接回绝:“你当了8年知府,就送这么点钱吗?”孙毓汶一怒之下,将黄毓恩调到贵州担任按察使。清朝时,贵州偏僻贫瘠,谁都不想去贵州当官。黄毓恩赶紧托人给孙毓汶送了1万两银子。结果他还没到任,就接到提拔为福建布政使的任命。
如果官员拒绝给孙毓汶送钱。后果会怎么样?
左宗棠旗下有一名大将,叫王德榜。王德榜跟随左宗棠南征北战,立下累累战功,被任命为云南布政使。中法战争爆发后,王德榜表现极佳。战后,王德榜被招进京城,叙议升迁。他去拜见孙毓汶时,被索要两银子。
王德榜是武官出身,性格耿介,不肯给钱,在背后大骂孙毓汶:“吾为国家官,非为孙家官。不见何妨,缘何要贿赂?”
孙毓汶听说后,怀恨在心。慈禧太后打算将王德榜提拔为云南巡抚,孙毓汶装作不经意地说:“王德榜文理不通,不合做封疆大吏。”于是,王德榜不仅没有当成云南巡抚,还被调任贵州布政使。不久,王德榜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