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乐陵市高度重视农村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创新实施了“暖留工程”。目前,已建设完成星级暖留服务中心处,其中,五星级40处、四星级处、三星级处,覆盖留守儿童余人,覆盖留守妇女余人,真正解决了农村留守人员的生活、教育、娱乐、安全等问题,使留守人员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升。
找准关键问题,确立工作目标,明确工作方向
乐陵共有人口74万人,外出打工人员30余万人,由此造成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难,留守老人照料难,留守妇女增收难的突出问题,其中留守儿童的占比最大,是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摆在基层党委政府面前最现实的任务。基于此,该市创新实施了“暖留工程”,全面围绕各级组织关心、留守人员安心、务工人员放心的“三心”工作目标,明确有人管、有人帮、有人爱、有场所、有增收、有安全保障“六有”工作标准,强化建立领导保障、多元投入、源头预防、舆论引导、奖惩考核等“五项”保障措施。该工程一定三年、分步实施,年为引领示范年,年为提标扩面年,年为全面提升年。工程实施以来,该市农村留守人员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特别是留守儿童成长环境和社会保障更加健全。
注重关键环节,坚持“六有”标准,夯实工作基础
(一)压实责任有人管。强化市、乡、村、家庭四级责任,建立政府领导、民政牵头、部门联动、家庭尽责、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责任体系,层层压实关爱保护责任。
(二)凝聚合力有人帮。畅通民政阳光救助热线,打造一门受理、部门联动的“阳光救助”平台。健全农村留守人员医疗救助、快乐助学、免费健康查体制度,并广泛开展邻里互助互济活动,实现结对帮扶常态化。目前已组织医疗队定期下村为留守人员健康查体近场次,留守儿童安全培训余场次。
(三)齐抓共管有关爱。在乡镇设立关爱保护专业干事,在村设立关爱联络员。团委、妇联、关工委等群团组织强化志愿者招募、培训、服务,广泛开展“春蕾计划”“情暖童心”“爱心妈妈”“牵手关爱行动”“金秋助学”等丰富多彩的关爱服务行动。截至目前,建立各类志愿者队伍16个,开展各类关爱服务行动次。
(四)幸福生活有场所。健全完善四点半学校,儿童活动室,落实教室、设备、老师、经费,实现留有所教、留有所学,解决了留守老人对留守儿童管不了、管不好的问题。同时对农村幸福院、妇女之家等活动场所,做到统筹建设、统筹管理、统筹使用,实现留有所养、留有所乐。
(五)增收致富有渠道。通过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创业项目、开设居家就业联盟,加强劳动技能培训,增收门路不断拓宽。目前,已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余次,培训留守妇女余人次,解决留守妇女就业岗位近个,每人每天可增收60—元。
(六)惩防并举有保障。一手抓惩治,一手抓预防,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害农村留守人员,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开展安全知识宣传,普及防骗、防火、防盗等安全防范知识。推行“雪亮工程”,强化校园、校车安全和假期安全管理,留守人员安全感不断增强。
抓住关键力量,建立五大机制,确保工作成效
(一)建立领导保障机制。出台了《关于实施暖留工程加强农村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书记、市长任组长,副书记、分管副市长任副组长的高规格领导小组,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各乡镇均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市财政每年拿出万元专项资金对乡镇进行奖励。镇村两级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四点半学校、养老服务等设施的投入力度。近三年,共接收社会捐资余万元,用于儿童活动室及“四点半学校”升级改造,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三)建立源头预防机制。加强与教育、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对接,实现了信息共享、协同办公、及时处置的关爱保护工作网络,形成了留守儿童强大的教育保护监管机制。同时落实返乡创业就业政策,吸引劳动力就近就业,从根本上减少了留守人员数量。
(四)建立舆论引导机制。注重强化关爱保护政策宣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大众日报》《农民日报》山东电视台及德州和乐陵电视台等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年被纳入德州市改革典型课题和乐陵市十大民生实事之一。
(五)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建立明察暗访、定期督查、随机抽查相结合的督导机制,纳入全市协同发展综合考评和村党组织书记星级化考核。民政、教育、妇联等9个部门进行对口督导检查,定期组织全市观摩评比,建立起“抓好抓坏不一样”的工作机制。